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概述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引起的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间质炎症和纤维变性、溶解或坏死。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易变性。
  • 发病部位在哪里?心脏
  • 应该挂什么科?儿科、小儿心内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败血症、传导阻滞、猝死、大小便失禁、房室传导阻滞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心电图、X线平片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儿童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邵红

Q: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

A: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包括早期乏力、胸闷心悸,进展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1、早期表现:

患儿常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精神萎靡,部分伴随低热或食欲减退,家长需留意孩子拒绝跑跳等异常行为。

2、心功能异常:

典型症状为安静状态下呼吸急促、胸闷胸痛,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吃奶中断、多汗,听诊可闻及心音低钝或奔马律。

3、心律失常:

疾病进展可能出现早搏、心动过速等异常心律,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循环障碍表现,需立即就医。

4、终末阶段:

暴发型心肌炎可突发急性心力衰竭,表现为咳粉红色泡沫痰、肝脏肿大,甚至出现意识模糊等心源性休克症状。

家长发现孩子存在不明原因乏力、呼吸异常时应及时就诊,确诊后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脏负担。

桑桂梅

Q: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A: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心悸、乏力、胸闷等症状,可通过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测、心脏超声等方式确诊,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营养心肌药物、免疫调节及对症支持等措施。

1、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ST-T改变或心律失常;心肌酶谱检测中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心脏超声显示心室壁运动异常或心功能下降;病毒血清学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2、抗病毒治疗

早期使用干扰素α可抑制病毒复制;更昔洛韦对疱疹病毒有效;利巴韦林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原学结果选择药物。

3、心肌保护

磷酸肌酸钠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辅酶Q10有助于抗氧化损伤;维生素C静脉滴注可减轻心肌炎症反应,需配合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荷。

4、免疫调节

重症患儿可短期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合并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者;免疫抑制剂仅用于暴发性心肌炎,需严格监测不良反应。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尿量变化,急性期绝对卧床,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宜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

顾倩

Q: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A: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早期乏力、活动后气促,进展期可能出现胸闷心悸,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或晕厥。

1、早期表现

患儿常见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活动耐力下降,轻微运动即出现呼吸急促。建议家长观察孩子日常活动量变化,避免剧烈运动。

2、进展期症状

可能出现持续心悸、胸痛,部分患儿会表述心前区不适。家长需监测体温和心率,警惕心律失常表现。

3、循环障碍

面色苍白、肢端发凉提示循环功能受损,严重时出现血压下降。此时需立即就医,避免发展为心源性休克。

4、终末期表现

极少数患儿可能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表现为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属于危急情况需紧急医疗干预。

患儿出现可疑症状时家长应及时测量脉搏,保持安静休息,避免摄入高盐食物,尽早就医完善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检查。

王玉玮

Q: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介绍

A: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临床表现为乏力、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1、病因

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是主要病因,柯萨奇B组病毒占多数,其他如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致病。

2、症状

早期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进展期出现心悸、胸闷,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心功能不全表现。

3、诊断

结合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异常及心脏超声检查可确诊,必要时需行心肌活检。

4、治疗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使用辅酶Q10、维生素C等心肌营养药物,重症需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变化,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肌酶指标。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