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概述

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disease,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症状和体征并存,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与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而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进展存在较大的异质性...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神经
  • 应该挂什么科?神经内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肌肉坚硬、肌束颤动、瘫痪、运动障碍疾病、肌张力过高、肢体僵硬感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头部MRI、头部CT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中老年男性多见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阳虹

Q: 运动神经元病症状是什么

A:

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震颤和吞咽困难,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表现、进展期和终末期。

1、肌肉无力

早期常表现为单侧肢体远端无力,如手部握力下降或足部拖步,可能与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信号传导障碍有关。

2、肌肉萎缩

进展期出现受累肌群体积缩小,伴肌张力增高,常见于手部小鱼际肌或舌肌,病理特征为前角细胞选择性丢失。

3、肌束震颤

患者可观察到皮肤下肌肉不自主跳动,这是运动单位自发放电的表现,需与良性肌束震颤综合征鉴别。

4、吞咽困难

终末期球麻痹症状包括饮水呛咳、构音障碍,由延髓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需警惕吸入性肺炎风险。

建议出现进行性肌无力伴肌萎缩时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日常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营养支持。

阳虹

Q: 运动神经元病早期表现是什么

A:

运动神经元病早期表现主要有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震颤、言语不清等症状。

1、肌肉无力:

早期常见手部或下肢对称性无力,表现为持物不稳、上下楼梯困难,可能与运动神经元退行性变有关。

2、肌肉萎缩:

手部小肌肉如骨间肌、大小鱼际肌最早出现萎缩,伴随肌力下降,萎缩进展速度与神经元损伤程度相关。

3、肌束震颤:

静息状态下局部肌肉不自主跳动,常见于舌肌、四肢近端,是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特征性表现。

4、言语不清:

延髓受累时可出现构音障碍,表现为说话含糊、鼻音加重,多伴随吞咽困难等球麻痹症状。

建议出现上述症状时尽早就诊神经内科,通过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测等明确诊断,日常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及肌肉拉伤。

阳虹

Q: 运动神经元病是什么

A: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以运动神经元进行性退化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肌萎缩、原发性侧索硬化症等类型。

1、病因:

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氧化应激、谷氨酸兴奋毒性、神经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有关。

2、症状:

早期表现为肌肉无力、萎缩和肌束震颤,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最终导致全身肌肉瘫痪。

3、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排除性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基因检测。

4、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为主,可使用利鲁唑等药物,配合营养支持、呼吸支持和康复治疗等综合措施。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康复训练,注意营养均衡,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变化。

朱陵群

Q: 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运动神经元病区别

A:

肌萎缩侧索硬化与运动神经元病的区别主要在于疾病定义、受累范围、症状表现及预后差异。肌萎缩侧索硬化是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而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涵盖更广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统称。

1. 定义差异:

肌萎缩侧索硬化特指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退化疾病;运动神经元病则包括仅影响上运动神经元(如原发性侧索硬化)或下运动神经元(如进行性肌萎缩)的亚型。

2. 受累范围:

肌萎缩侧索硬化必然同时损害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和脊髓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病的其他亚型可能仅选择性影响运动传导通路的特定部分。

3. 症状特点: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会同步出现肌无力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和腱反射亢进(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单纯型运动神经元病可能仅表现为单一类型的运动障碍。

4. 疾病进展:

肌萎缩侧索硬化中位生存期通常为3-5年;部分运动神经元病亚型如原发性侧索硬化进展较慢,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

确诊需结合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查和临床评估,建议患者尽早就诊神经内科进行鉴别诊断与个体化治疗。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