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s,HFRS)。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下腹
  • 应该挂什么科?传染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低血压、咯血伴发热、腰痛、头痛、发热、出血、脸红、发热伴出血、咯血如注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尿液检测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韩诗淼

Q: 流行性出血热可以治好吗

A:

流行性出血热可以治愈,主要通过抗病毒治疗、液体复苏、对症支持、并发症防治等方式综合干预。

1、抗病毒治疗

早期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需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治疗。

2、液体复苏

针对低血压休克期进行精准补液,平衡晶体液与胶体液比例,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3、对症支持

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出血倾向者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肾功能损害时进行血液净化。

4、并发症防治

密切监测肺水肿、颅内出血等危重并发症,及时进行机械通气或外科干预。

病程中需严格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步增加营养摄入,出院后定期复查肾功能与电解质。

马小丽

Q: 流行性出血热怎么传染

A: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排泄物、虫媒叮咬、呼吸道吸入及母婴垂直传播四种途径传染。

1、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带病毒鼠类的唾液、尿液、粪便等排泄物,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经皮肤黏膜破损处感染。

2、虫媒传播

被携带汉坦病毒的革螨、恙螨等媒介昆虫叮咬后可导致病毒侵入人体。

3、呼吸道传播

吸入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或尘埃,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体内。

4、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后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哺乳期也可能通过乳汁传播。

流行季节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野外作业时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排查。

马小丽

Q: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A: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通过鼠类携带的汉坦病毒传播,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吸入、皮肤黏膜接触、被鼠类咬伤以及母婴传播。

1、呼吸道吸入

接触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尘埃或气溶胶后,病毒可经呼吸道黏膜侵入人体,需做好环境消毒与通风。

2、皮肤黏膜接触

直接接触带病毒鼠类的唾液、尿液或粪便,通过破损皮肤或眼结膜感染,处理污染物时应佩戴防护用具。

3、被鼠类咬伤

遭感染鼠类咬伤后病毒经伤口直接进入血液,需立即清洗消毒伤口并就医。

4、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后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胎儿,妊娠期需加强防鼠措施与产前监测。

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应灭鼠防鼠,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及时就诊。

龙振昼

Q: 流行性出血热是什么

A: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倾向和肾脏损害,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

1、病因:

汉坦病毒感染是流行性出血热的直接病因,主要通过接触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或气溶胶传播。

2、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期的高热、头痛,低血压休克期的血压下降,少尿期的肾功能损害,以及多尿期的尿量增多。

3、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特异性抗体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可确诊。

4、治疗: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血液透析等治疗措施。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需做好防鼠工作,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高危人群可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