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63879阅读
Q: 医学弓形虫病有什么症状
A:
弓形虫病的症状包括早期发热乏力、进展期淋巴结肿大、终末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表现因免疫状态不同而异。 免疫正常者多表现为低热、肌肉酸痛、夜间盗汗等类流感症状,可能伴有咽喉疼痛或皮疹,症状通常持续数周后自愈。 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最常见,触诊质地较韧且无压痛,约半数患者出现肝脾轻度肿大,血液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艾滋病等免疫低下患者可出现脑炎症状,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眼底检查可能发现特征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妊娠期感染可能导致胎儿脑积水、颅内钙化或脉络膜视网膜炎,新生儿可见黄疸、肝脾肿大及血小板减少等异常表现。 建议免疫功能异常者及孕妇避免接触生肉和猫粪,出现持续发热或视力异常应及时进行血清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1、早期表现
2、进展期症状
3、免疫缺陷表现
4、先天感染特征
A:
孕妇感染弓形虫病毒可能出现发热、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 弓形虫感染可能引起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伴有畏寒或出汗。孕妇需及时监测体温,避免脱水,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 全身肌肉酸痛是常见症状,以颈部和四肢明显,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建议孕妇多休息,适当热敷缓解不适,严重时可咨询医生使用安全镇痛药物。 颈部或腋下淋巴结可能出现无痛性肿大,触之质地较软。孕妇发现淋巴结异常应避免按压,及时就医检查,医生可能建议磺胺嘧啶等药物治疗。 弓形虫可能引发视网膜脉络膜炎,表现为视力下降、飞蚊症或畏光。孕妇需立即进行眼科检查,医生可能开具螺旋霉素等药物控制感染。 孕妇应避免接触猫粪和生肉,定期产检筛查弓形虫抗体,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和胎儿监测。1、发热
2、肌肉疼痛
3、淋巴结肿大
4、视力异常
Q: 弓形虫病的症状
A:
弓形虫病的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低热乏力、肌肉酸痛、视力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脑炎或眼部病变。 弓形虫感染早期常见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不明显,可能与免疫系统激活有关。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螺旋霉素、磺胺嘧啶或乙胺嘧啶等药物治疗。 患者可能出现持续低热伴疲倦感,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属于寄生虫血症引起的全身反应。症状明显时可考虑克林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 弓形虫侵入肌肉组织会导致弥漫性肌痛,尤其以腓肠肌为著,严重时影响活动能力。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后使用乙胺嘧啶联合叶酸治疗。 视网膜脉络膜炎是典型并发症,表现为视物模糊、飞蚊症,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发生全葡萄膜炎。需眼科会诊并采用皮质类固醇联合抗寄生虫治疗。 孕妇及免疫缺陷人群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视力变化应及时就医,日常避免接触生肉和猫粪,肉类烹调需达到安全温度。1、淋巴结肿大
2、低热乏力
3、肌肉酸痛
4、视力损害
A:
怀孕后感染弓形虫可能影响胎儿健康,感染风险与孕周相关,孕早期感染可能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孕中晚期感染可能引发胎儿神经系统或眼部病变。 妊娠前三个月感染弓形虫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弓形虫病,表现为脑积水、视网膜脉络膜炎等严重畸形,需通过羊水穿刺或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状况。 孕13-28周感染可能引起胎儿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等病变,可通过血清学检测和超声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 妊娠后期感染多导致新生儿隐匿性感染,出生后可能出现学习障碍或视力问题,需在新生儿期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和长期随访。 孕妇应避免接触猫砂、生肉及未清洗蔬菜水果,处理生食后彻底洗手,肉类烹饪至中心温度超过70摄氏度以灭活病原体。 确诊感染的孕妇应在产科和感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定期进行胎儿超声和血清学监测,新生儿出生后需完善TORCH筛查和专科评估。1、孕早期感染
2、孕中期感染
3、孕晚期感染
4、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