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628次播放 时长02:26
61912次播放 时长02:11
57836次播放 时长02:29
56552次播放 时长02:41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肾内科
55980阅读
Q: 隐匿性肾炎严重吗
A:
隐匿性肾炎多数情况下病情较轻,但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变化。疾病严重程度与蛋白尿水平、病理类型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等因素相关。 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尿蛋白定量通常低于1克/24小时,多数患者无水肿及高血压症状。 常见IgA肾病或薄基底膜肾病,部分患者肾活检可见系膜增生性病变,不同病理类型预后差异较大。 约20%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炎,持续蛋白尿超过1克/24小时或合并高血压者肾功能恶化风险增加。 需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出现蛋白尿加重或血压升高时应及时肾内科就诊。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6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并定期随访尿微量白蛋白检测。1、临床特点
2、病理类型
3、进展风险
4、监测重点
A:
隐匿性肾炎可通过定期监测、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病因控制等方式解决。隐匿性肾炎通常由感染、免疫异常、遗传因素、药物损伤等原因引起。 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出现血尿或蛋白尿加重时需及时就医。 限制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减少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及动物内脏。 可遵医嘱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药物控制病情。 积极治疗慢性感染灶如扁桃体炎,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基础疾病。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水肿或尿量异常时应及时就诊肾内科。1、定期监测
2、饮食调整
3、药物治疗
4、病因控制
Q: 隐匿性肾炎分几种
A:
隐匿性肾炎主要分为无症状性血尿型、无症状性蛋白尿型及血尿合并蛋白尿型三种临床类型。 以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提示肾小球源性,通常无水肿及高血压,肾功能长期保持稳定。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低于1克,以白蛋白为主,无血尿及其他肾脏损伤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轻度肾小管功能异常。 同时存在肾小球源性血尿和少量蛋白尿,需警惕病理类型转为IgA肾病的可能,建议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变化。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感染等诱因,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及血压,出现水肿或蛋白尿加重应及时肾内科就诊。1、无症状性血尿型
2、无症状性蛋白尿型
3、血尿合并蛋白尿型
Q: 隐匿性肾炎很严重吗
A:
隐匿性肾炎多数情况下病情较轻,但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尿常规。隐匿性肾炎的严重程度主要与病理类型、蛋白尿程度、血压控制情况、是否合并其他肾病等因素有关。 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预后较好,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可能进展较快。病理类型需要通过肾穿刺活检明确。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克者肾功能稳定概率高,超过3克者需警惕肾功能恶化。建议定期检测尿蛋白定量。 合并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损害,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遵医嘱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 合并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时预后较差。需要同时治疗原发病,定期评估肾功能变化。 建议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剧烈运动,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出现水肿或血压升高应及时就医。1、病理类型
2、蛋白尿程度
3、血压控制
4、合并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