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47次播放 时长02:41
73784次播放 时长02:26
81038次播放 时长02:46
78391次播放 时长02:57
75554次播放 时长02:36
76262次播放 时长02:09
94433次播放 时长02:47
79429次播放 时长03:01
李燕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科
68676阅读
李燕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科
128432阅读
Q: 什么是血液病
A: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或主要累及血液及造血器官的疾病,主要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出血性疾病等类型。 贫血指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可能与缺铁、维生素B12缺乏、慢性失血等因素有关,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可能与电离辐射、化学物质接触、遗传因素等有关,常出现发热、出血、骨痛等表现。 淋巴瘤是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病毒感染有关,典型症状包括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盗汗等。 出血性疾病由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包括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关节血肿等症状。 血液病患者需注意均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1、贫血
2、白血病
3、淋巴瘤
4、出血性疾病
A:
骨髓纤维化属于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是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一种,主要特征为骨髓纤维组织增生和髓外造血。 骨髓纤维化被世界卫生组织归类为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同属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该病以骨髓网状纤维胶原沉积为典型表现,伴随肝脾等器官髓外造血,晚期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需结合骨髓活检显示纤维化、JAK2等基因突变检测、血象异常及脾肿大等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治疗包括JAK2抑制剂靶向治疗、干扰素调节造血、输血支持等,中高危患者需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脾脏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脾破裂,饮食需保证足够蛋白质和铁质摄入。1、疾病性质
2、病理特征
3、诊断标准
4、治疗方向
Q: 过敏性紫癜会引起血液病吗
A:
过敏性紫癜通常不会引起血液病,但可能伴随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异常等血液系统表现。过敏性紫癜属于血管炎性疾病,主要与免疫异常、感染、药物过敏等因素有关。 过敏性紫癜多因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血管炎症,可能引发皮肤紫癜、关节肿痛等症状。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泼尼松、维生素C等药物。 链球菌或病毒感染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表现为皮肤瘀点、腹痛等症状。需抗感染治疗,可选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同时配合休息与营养支持。 青霉素或解热镇痛药过敏可能导致血管炎性反应,出现紫癜伴瘙痒。应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必要时使用地塞米松、西替利嗪等抗过敏治疗。 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可能合并IgA血管炎,需监测肾功能。治疗以免疫调节为主,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 过敏性紫癜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定期复查血常规与尿常规,出现血尿或持续腹痛需及时就医。1、免疫异常
2、感染因素
3、药物过敏
4、遗传倾向
Q: 儿童血液病的症状有哪些
A:
儿童血液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贫血、出血倾向、反复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乏力苍白、进展期皮肤黏膜出血、终末期多器官衰竭。 血红蛋白降低导致面色苍白、活动后气促,可能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关,家长需观察孩子指甲床颜色及体力变化。 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或牙龈渗血,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家长发现异常出血点应及时就医检查凝血功能。 白细胞异常引起发热、口腔溃疡频发,需警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家长应记录孩子发热频率并避免接触传染源。 腹部膨隆伴食欲减退可能是淋巴瘤、地中海贫血的表现,家长触摸孩子腹部时注意有无硬块并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出现上述症状时完善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治疗期间注意营养支持与感染防护。1、贫血
2、出血倾向
3、反复感染
4、肝脾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