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概述

临床上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不是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目前认为正常IMT值应小于1.0毫米,IMT在1.0至1.2毫米之间为内膜增厚,1.2至1.4毫米之间为斑块形成,IMT大于1.4毫米为颈动脉狭窄。如果体检报告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颈部
  • 应该挂什么科?血液内科、血管外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眼花、记忆障碍、间歇性头晕、眩晕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暂无数据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顾倩

Q: 发现颈动脉斑块怎么办

A:

发现颈动脉斑块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定期监测等方式处理。颈动脉斑块通常由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引起。

1、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有助于延缓斑块进展。

2、药物治疗

使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可稳定斑块,预防血栓形成,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

3、手术干预

斑块狭窄严重时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术,手术风险与斑块位置、患者基础疾病有关。

4、定期监测

每6-12个月复查颈动脉超声,监测斑块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避免久坐,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定期体检有助于颈动脉健康。

顾倩

Q: 发现颈动脉斑块怎么办

A:

发现颈动脉斑块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定期监测、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通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因素相关。

1、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血压血脂,减少高盐高脂饮食,每日适度运动有助于延缓斑块进展。戒烟限酒可降低血管内皮损伤风险。

2、药物治疗

阿托伐他汀可稳定斑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普罗布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脂水平调整用药。

3、定期监测

每6-12个月复查颈动脉超声,监测斑块变化。合并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血糖,定期评估心脑血管风险。

4、手术治疗

斑块狭窄超过70%或出现脑缺血症状时,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术。术后仍需长期药物维持治疗。

保持低脂低糖饮食,每周进行有氧运动,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出现头晕或肢体麻木需及时就医复查。

顾倩

Q: 有了颈动脉斑块怎么办

A:

颈动脉斑块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斑块形成通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因素有关。

1、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延缓斑块进展。每日摄入足量蔬菜水果,减少动物脂肪摄入。

2、药物治疗

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调脂药物可稳定斑块,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肌酸激酶。

3、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适用于重度狭窄患者。手术可清除斑块或扩张血管,但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4、定期监测

每6-12个月复查颈动脉超声,监测斑块大小和狭窄程度。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缺血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避免剧烈颈部按摩,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有助于斑块管理。

倪新海

Q: 颈动脉斑块是血栓的

A:

颈动脉斑块可能发展为血栓,血栓形成与斑块破裂、血流异常、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1、斑块破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后,脂质核心暴露于血液,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治疗需控制血脂,使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药物稳定斑块。

2、血流异常

颈动脉分叉处湍流易导致血小板沉积,长期血流剪切力异常可诱发血栓。建议控制血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3、内皮损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需治疗基础疾病,可选用依度沙班、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

4、凝血亢进

遗传性或获得性高凝状态增加血栓风险。需检测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肝素、华法林等抗凝治疗。

建议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控制三高指标,避免吸烟等危险因素,发现斑块进展及时就医干预。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