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丙型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概述

丙型病毒性肝炎系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经血源性传播。临床表现有发热、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等。与乙型肝炎类似,但较轻。多数病例呈亚临床型,慢性化程度较为严重,也可导致暴发性肝衰竭。多见于与其他病毒合并感染者。
  • 发病部位在哪里?上腹
  • 应该挂什么科?肝胆外科、肝病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黄疸、肝大而硬、肝功检查胆红素及转氨酶常增高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病毒性肝炎检测、肝胆功能检查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李蕴铷

Q: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吗

A: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及医源性传播等途径感染。

1、血液传播

接触感染者血液是主要传播方式,如共用注射器、输血或血制品污染等。需严格筛查献血源,避免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

2、母婴传播

感染孕妇分娩时可能通过产道或母乳传播给婴儿。孕期需监测病毒载量,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阻断传播。

3、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存在传播风险,尤其伴黏膜损伤时。建议使用安全套,固定性伴侣可降低感染概率。

4、医源性传播

重复使用未灭菌医疗器械可能导致传播。医疗机构须严格执行消毒规范,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日常应避免高危行为,感染者须定期监测肝功能,抗病毒药物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李蕴铷

Q: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A: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包括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肝移植、并发症管理。

1、抗病毒治疗

直接抗病毒药物如索磷布韦、格卡瑞韦、艾尔巴韦可清除病毒,需根据基因型选择方案,治疗周期通常为8-24周。

2、保肝治疗

水飞蓟宾、双环醇、甘草酸制剂等药物可改善肝功能,适用于转氨酶持续升高者,需配合抗病毒治疗使用。

3、肝移植

终末期肝硬化患者需评估肝移植指征,术后仍需抗病毒治疗防止复发,五年生存率超过70%。

4、并发症管理

针对腹水使用利尿剂,食管静脉曲张采取套扎术,肝性脑病用乳果糖,需多学科协作治疗。

患者应戒酒、避免肝毒性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高蛋白饮食有助于肝细胞修复。

马莉

Q: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

A:

丙型病毒性肝炎潜伏期一般为14天到180天,实际时间受到感染剂量、病毒基因型、免疫状态、合并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感染剂量

病毒载量高低直接影响潜伏期长短,高剂量暴露可能缩短潜伏期至2-6周,低剂量感染可能延长至数月。

2、病毒基因型

不同基因型病毒复制效率存在区别,1b型平均潜伏期约8周,2型病毒潜伏期可能为12周左右。

3、免疫状态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合并感染、器官移植术后患者,潜伏期可能延长超过半年。

4、合并症

合并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基础肝病患者,病毒复制速度可能加快,潜伏期相应缩短。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丙肝抗体筛查,确诊后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期间避免饮酒并保持规律作息。

马莉

Q: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严重吗

A: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多数情况下病情进展缓慢,但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疾病严重程度与病毒载量、肝脏损伤程度、是否合并其他肝病等因素相关。

1、病毒因素

丙型肝炎病毒持续复制会导致肝细胞损伤,长期感染可能引起肝脏纤维化。病毒基因分型中1b型更易导致疾病进展。

2、肝脏损伤

肝脏炎症程度通过ALT指标反映,持续异常提示肝细胞受损。肝纤维化扫描可评估肝脏结构改变程度。

3、合并疾病

合并脂肪肝、酒精性肝病会加速病情恶化。糖尿病、HIV感染等基础疾病也会影响预后。

4、个体差异

年龄超过40岁、男性、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出现严重肝病。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疾病转归。

建议慢性丙肝患者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饮酒,保持健康饮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