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30次播放 时长02:09
84628次播放 时长01:27
88884次播放 时长02:28
60662次播放 时长02:07
56605次播放 时长02:36
55504次播放 时长02:18
55646次播放 时长02:17
56894次播放 时长02:05
郭争荣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53324阅读
A: 引发此病的有很多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感染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部分患者症状可以缓解。
A: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主要依据罗马IV标准,结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排除性诊断等方法。诊断流程包括症状评估、排除器质性疾病、确定分型等步骤。 根据罗马IV标准,患者需存在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或烧灼感等症状,且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近3个月持续存在。 通过血常规、粪便隐血、胃镜检查等排除胃溃疡、胃癌、胰腺炎等器质性疾病,必要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两种亚型,前者以餐后症状为主,后者以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为主要表现。 对难治性病例可能需胃排空检查或胃电图等特殊检查,但常规诊断通常无须这些项目。 建议患者记录饮食和症状日记帮助诊断,避免自行使用抑酸药干扰检查结果,确诊后可通过饮食调整和规律作息改善症状。1、症状评估
2、排除诊断
3、分型诊断
4、辅助检查
Q: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
A: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由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精神心理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根除幽门螺杆菌等方式缓解。 胃肠蠕动减慢或节律紊乱导致食物滞留,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建议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饮食,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盐酸伊托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 胃肠神经对正常刺激过度敏感,引发上腹隐痛或灼烧感。需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可选用铝碳酸镁咀嚼片、复方氢氧化铝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调节胃酸药物。 焦虑抑郁状态通过脑肠轴影响消化功能,常伴失眠、嗳气。建议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 该菌感染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与餐后不适感相关。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确诊,采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四联疗法根除。 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症状持续加重时需及时消化科就诊。1、胃肠动力异常
2、内脏高敏感
3、精神心理因素
4、幽门螺杆菌感染
Q: 胃功能性消化不良怎么治疗
A:
胃功能性消化不良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胃功能性消化不良通常由饮食不当、精神压力、胃肠动力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减少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摄入,避免暴饮暴食,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粥类、面条等,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餐后适当活动促进消化,避免立即平卧。 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感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雷贝拉唑等药物。 可能与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症状与情绪波动相关。可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 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日常注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1、调整饮食
2、改善生活方式
3、药物治疗
4、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