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内分泌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概述

内分泌组织增生或肿瘤所致的多种内分泌疾病,由于其相应激素如醛固酮、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分泌过度增多,导致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使血压升高。这种由内分泌激素分泌增多而致的高血压称为内分泌性高血压,也是较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如能切除肿瘤,去除病因,高血压可被治愈或缓解。
  • 发病部位在哪里?全身
  • 应该挂什么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代谢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房性逸搏心律加速、肥胖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普通透视检查、血压、甲状腺激素检测、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杨庆玺

Q: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

A:

内分泌性高血压可能由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醛固酮增多

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伴低血钾,可通过螺内酯、依普利酮等药物调节电解质平衡。

2、皮质醇过量

库欣综合征患者皮质醇水平升高引发向心性肥胖和高血压,需控制糖皮质激素分泌,必要时行垂体或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3、儿茶酚胺分泌

嗜铬细胞瘤异常分泌儿茶酚胺导致阵发性血压骤升,伴随头痛出汗,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前需用α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

4、甲状腺紊乱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代谢加速增加心脏负荷,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管阻力上升,均可能引发继发性高血压,需针对甲状腺疾病进行治疗。

确诊内分泌性高血压需完善激素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建议低盐饮食并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药物调整须严格遵循医嘱。

杨庆玺

Q: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A:

内分泌性高血压可能由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需通过激素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确诊。

1、醛固酮增多

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导致醛固酮过度分泌,引发水钠潴留和低钾血症,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伴肌无力。确诊后可采用螺内酯、依普利酮等醛固酮拮抗剂治疗。

2、皮质醇过量

垂体瘤或肾上腺肿瘤引起皮质醇长期过量,导致向心性肥胖和血糖升高。需通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确诊,治疗药物包括美替拉酮、酮康唑等皮质醇合成抑制剂。

3、儿茶酚胺分泌

嗜铬细胞瘤持续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发阵发性血压骤升伴头痛出汗。α受体阻滞剂酚苄明与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可术前控制血压,手术切除为根治手段。

4、甲状腺紊乱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代谢亢进增加心输出量,甲减则因血管阻力升高导致血压异常。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使用甲巯咪唑或左甲状腺素钠调节甲状腺功能。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限制钠盐摄入并保持规律作息,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赵丹丹

Q: 什么是内分泌性高血压

A:

内分泌性高血压是由内分泌系统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病因包括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亢进。

1、醛固酮增多

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可能与肾上腺腺瘤或增生有关,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伴低血钾,可通过螺内酯、依普利酮等药物调节电解质。

2、儿茶酚胺过量

嗜铬细胞瘤分泌过多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发阵发性血压骤升,伴随头痛、出汗等症状,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前可用酚苄明控制血压。

3、皮质醇升高

库欣综合征患者皮质醇水平异常增高,导致向心性肥胖合并高血压,可能与垂体瘤或肾上腺肿瘤有关,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手术或药物干预。

4、甲状腺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代谢亢进和血管收缩,表现为收缩压显著升高,需通过甲巯咪唑等抗甲状腺药物或碘131治疗原发病。

确诊内分泌性高血压需完善激素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建议低盐饮食并定期监测血压变化,所有治疗均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徐崇泽

Q: 内分泌性高血压如何治疗

A: 内分泌性高血压在治疗的时候,可以使用降压的药物,同时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治疗。而且平时还应该避免一些高脂肪以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在生活中也需要保持良好的习惯,对于治疗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