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17次播放 时长02:11
Q: 急性呼吸衰竭护理措施
A:
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管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必要时使用吸痰设备,避免舌后坠阻塞气道。 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氧流量,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严重者需无创通气,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氧中毒。 持续监测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及血氧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意识状态和皮肤黏膜色泽。 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炎,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感染风险,注意口腔护理避免溃疡发生。 护理期间需维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严格遵医嘱配合治疗,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1、保持通畅
2、氧疗管理
3、监测体征
4、预防并发症
Q: 什么是急性呼吸衰竭
A:
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肺部气体交换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常见诱因包括肺部感染、气道阻塞、胸廓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等。 肺炎、肺水肿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肺泡通气不足或弥散障碍,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莫西沙星联合氧疗,严重时需机械通气。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异物吸入等引起气道阻力增加,出现喘息、三凹征,需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可减轻炎症。 气胸、连枷胸等限制性通气障碍导致潮气量下降,表现为呼吸浅快、胸痛,需胸腔闭式引流或手术固定肋骨,同时给予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 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引起呼吸肌无力,表现为呼吸费力、二氧化碳潴留,需使用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避免吸烟及接触呼吸道刺激物,营养支持可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病情稳定后需逐步进行呼吸康复训练。1、肺部感染
2、气道阻塞
3、胸廓损伤
4、神经肌肉疾病
Q: 急性呼吸衰竭的危害
A:
急性呼吸衰竭可能引发低氧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酸碱平衡紊乱、心跳骤停等严重危害,需立即就医干预。 急性呼吸衰竭导致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可能引发脑缺氧、意识模糊等症状,需通过氧疗或机械通气纠正。 持续缺氧可能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伤,表现为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等,需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伴随电解质紊乱,需调整通气策略及药物干预。 严重缺氧和酸中毒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需心肺复苏及高级生命支持。 出现呼吸急促、紫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并监测生命体征。1、低氧血症
2、器官功能障碍
3、酸碱失衡
4、心跳骤停
Q: 急性呼吸衰竭是什么引起的
A:
急性呼吸衰竭可能由肺部感染、气道阻塞、胸部外伤、慢性肺病急性加重等原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氧疗、机械通气、药物治疗等措施。 肺炎或支气管炎导致肺泡通气障碍,表现为发热、咳脓痰,可使用头孢曲松、莫西沙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异物吸入或喉头水肿引发通气受阻,伴随喘鸣音、呼吸困难,需解除梗阻并配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 肋骨骨折或气胸使肺组织受压,出现胸痛、呼吸浅快,需胸腔闭式引流联合镇痛治疗。 慢阻肺或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痉挛加重,表现为喘息加重,需支气管扩张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出现呼吸急促、口唇紫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保持半卧位,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缺氧。1、肺部感染
2、气道阻塞
3、胸部外伤
4、慢性肺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