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次播放 时长01:37
178076次播放 时长02:28
179633次播放 时长03:00
514181次播放 时长02:18
515730次播放 时长02:28
192867次播放 时长02:33
195859次播放 时长01:57
91338次播放 时长02:08
刘正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消化内科
56513阅读
孙文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 肝胆外科
62044阅读
孙文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 肝胆外科
59382阅读
Q: 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危害
A:
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危害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黄疸、发热畏寒,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慢性胆囊炎患者常出现持续性右上腹隐痛,疼痛可能放射至右肩背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可能与胆囊收缩功能障碍或结石刺激有关。 患者会出现腹胀、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由于胆汁分泌不足导致脂肪消化吸收障碍,长期可能引发营养缺乏。 当炎症导致胆总管受压或合并胆管结石时,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胆汁淤积表现。 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严重者可能发展为败血症。 慢性胆囊炎患者应避免高脂饮食,定期复查超声,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考虑胆囊切除术。1、右上腹隐痛
2、消化不良
3、黄疸
4、发热畏寒
Q: 慢性胆囊炎能调理好吗
A:
慢性胆囊炎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症状。慢性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结石、细菌感染、胆汁淤积、胆囊收缩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低脂饮食减少胆囊负担,避免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糙米等,少量多餐有助于胆汁规律排出。 可能与胆囊结石、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隐痛、餐后腹胀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消炎利胆片、头孢克肟等药物。 采用疏肝利胆类中药如柴胡疏肝散、茵陈蒿汤等方剂,配合针灸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改善胆汁排泄功能。 通过超声检查监测胆囊壁厚度变化,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出现持续疼痛或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急性发作。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立即就医,无症状期可长期带病生存但需注意饮食控制。1、饮食调整
2、药物治疗
3、中医调理
4、定期复查
Q: 慢性胆囊炎会癌变吗
A:
慢性胆囊炎多数情况下不会癌变,癌变概率较低,但长期反复炎症刺激可能增加胆囊癌风险。主要影响因素有炎症持续时间、胆囊结石合并情况、胆囊壁钙化程度、遗传易感性。 慢性胆囊炎病程超过10年可能引起胆囊黏膜不典型增生,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胆囊壁变化。 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癌变风险相对较高,结石长期摩擦刺激可能导致黏膜恶变,必要时需考虑胆囊切除术。 瓷化胆囊患者癌变概率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发现胆囊壁广泛钙化时建议手术干预。 有胆囊癌家族史者需提高警惕,基因检测可能帮助评估风险,这类人群更需密切随访。 保持低脂饮食、规律进食、控制体重有助于减轻胆囊负担,出现持续腹痛或体重下降应及时就医复查。1、炎症持续时间
2、胆囊结石合并
3、胆囊壁钙化
4、遗传易感性
Q: 患有胆囊炎什么原因导致的
A:
胆囊炎可能由胆结石、细菌感染、胆汁淤积、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切除、饮食调整、抗感染治疗等方式缓解。 胆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可能引发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治疗可选用熊去氧胆酸、消炎利胆片、头孢曲松等药物。 大肠杆菌等细菌逆行感染胆囊,伴随发热、寒战症状。需使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治疗。 长期禁食或胆道畸形导致胆汁浓缩淤积,可能诱发化学性胆囊炎。建议少量多餐,必要时行胆囊造瘘术。 华支睾吸虫等寄生虫侵入胆道系统,可能引起慢性胆囊炎。需进行驱虫治疗,常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物。 胆囊炎患者应避免高脂饮食,规律进食,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及时就医,慢性患者可适量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1、胆结石
2、细菌感染
3、胆汁淤积
4、寄生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