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59次播放 时长01:42
51382次播放 时长02:54
55019次播放 时长01:40
84543次播放 时长02:19
69784次播放 时长03:13
60473次播放 时长02:27
60226次播放 时长02:21
63135次播放 时长02:01
崔方博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
56612阅读
崔方博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
62865阅读
Q: 肝癌易向哪些器官转移
A:
肝癌易向肺部、骨骼、淋巴结、肾上腺等器官转移。转移概率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血管侵犯等因素相关。 肝癌细胞经血行转移至肺部最为常见,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胸部CT是主要诊断手段,靶向治疗联合局部放疗可改善预后。 椎体和骨盆是常见转移部位,表现为持续性骨痛或病理性骨折。骨扫描结合MRI可明确诊断,双膦酸盐类药物能有效缓解骨破坏。 肝门部及腹膜后淋巴结最易受累,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确诊。转移淋巴结压迫胆管可能导致黄疸,需及时行胆道引流术。 右侧肾上腺更易受累,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增强CT显示肾上腺占位伴动脉期强化时需高度怀疑,立体定向放疗对孤立转移灶效果显著。 肝癌患者应每3个月复查增强CT或MRI监测转移情况,同时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病理性骨折。1、肺部转移
2、骨骼转移
3、淋巴结转移
4、肾上腺转移
Q: 转氨酶高肝癌吗
A:
转氨酶升高可能与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肝癌等多种疾病有关,肝癌属于较严重的可能性。 长期高脂饮食或肥胖可能导致肝细胞脂肪堆积,引起转氨酶轻度升高,通过减重和饮食调整可改善。 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引发肝脏炎症,伴随乏力、黄疸等症状,需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等药物。 部分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可能损伤肝细胞,停药后配合护肝药物如水飞蓟宾、双环醇可恢复。 肝癌患者转氨酶常显著升高,伴随消瘦、肝区疼痛等症状,需通过手术切除或靶向药物仑伐替尼等综合治疗。 发现转氨酶持续异常应及时完善超声、肿瘤标志物等检查,避免饮酒并保持规律作息。1、脂肪肝
2、病毒性肝炎
3、药物性肝损伤
4、肝癌
Q: 肝癌早期有得救吗
A:
肝癌早期多数情况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早期肝癌可通过手术切除、局部消融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 根治性肝切除术是早期肝癌首选方案,适用于肿瘤局限且肝功能良好的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 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适用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可能需要重复进行以达到完全灭活。 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分子靶向药物可用于无法手术的患者,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延缓进展,需配合肝功能监测使用。 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可通过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部分患者可实现长期带瘤生存,需警惕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确诊后应立即戒酒并控制肝炎活动,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腌制及霉变食物,每3个月复查超声和肿瘤标志物。1、手术切除
2、局部消融
3、靶向治疗
4、免疫治疗
Q: 7cm大肝癌切除能活多久
A:
7厘米大肝癌切除术后生存时间一般为1-5年,实际生存期受到肿瘤分化程度、肝硬化基础、术后复发转移、治疗依从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高分化肝癌细胞生长缓慢,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低分化肝癌易早期转移,生存期明显缩短。 合并中重度肝硬化的患者肝功能储备差,术后易出现肝衰竭,Child-Pugh C级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 肝癌切除后2年内复发率超过60%,肺转移或骨转移患者生存期通常缩短至6-12个月。 规律接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定期复查能早期发现复发灶并进行干预。 术后建议每3个月复查增强CT和甲胎蛋白,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酒精摄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和辅助化疗。1、肿瘤分化程度:
2、肝硬化基础:
3、术后复发转移:
4、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