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肠肿瘤(肠肿瘤)

肠肿瘤

肠肿瘤概述

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贫血、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变形,并有粘液血便。有时出现腹部肿块和肠梗阻症状。好发部位以直肠为主,乙状结肠为次,其他部位较少。
  • 发病部位在哪里?全腹
  • 应该挂什么科?肛肠科、肿瘤外科、放疗科、中医内科、遗传咨询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皮肤潮红肿胀、腹胀、消瘦、便秘、大便次数多、腹泻、便中带血、腹痛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尿液检测、胃肠道B超、胃肠道CT、肠镜、粪便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小肠肿瘤以50~70岁多见;结肠癌以41~51岁发病率最高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李渊

Q: 胃肠肿瘤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呢?

A: 一般胃肠肿瘤的高危人群有:①家族中有胃肠癌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胃肠癌患者的;②居住或来源于胃癌的高发地区。在我国,辽东半岛地区、山东的栖霞县、福建的长乐县、甘肃的武威县等地方是胃癌的高发区;③有癌前变化(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息肉病、胃手术后的残胃、恶性贫血和胃黏膜巨大皱襞症);④腹部摸到肿块;⑤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梗阻性黄疸,用一般检查无法确定其原因、性质者。⑥诊断了胃肠道肿瘤。

王雪梅

Q: 大便带血是直肠肿瘤的症状吗?

A:

大便带血可能是直肠肿瘤的症状,但也可能由痔疮、肛裂、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引起。直肠肿瘤通常伴随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

1、痔疮

痔疮是肛门静脉曲张形成的团块,排便时摩擦可能导致出血,血液通常呈鲜红色且附着于粪便表面。痔疮出血多与便秘、久坐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温水坐浴缓解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药物。

2、肛裂

肛裂是肛门皮肤撕裂导致的出血,常见于便秘患者,出血量少且伴有排便剧痛。保持大便通畅是关键,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软膏促进裂口愈合,严重者可能需要肛门括约肌侧切术治疗。

3、肠息肉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的异常增生,表面血管破裂可导致便血,血液可能混合于大便中。结肠镜检查可确诊并同时切除息肉,病理检查能明确性质。预防性措施包括减少红肉摄入、戒烟限酒等。

4、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炎症性肠病,典型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等控制炎症,严重时需生物制剂或手术治疗。

5、直肠肿瘤

直肠肿瘤出血多为暗红色血液与大便混合,可能伴有大便变细、里急后重感。确诊需依赖肠镜活检,早期肿瘤可行内镜下切除,进展期需结合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粪便隐血筛查。

出现便血症状应记录出血颜色、频率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掩盖病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摄入足够水分和30克以上膳食纤维,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建议每年进行肛门指检,45岁以上人群每5-10年接受一次结肠镜检查。若便血持续超过2周或伴有消瘦、发热等症状,须立即就诊消化内科或肛肠外科。

李渊

Q: 早期胃肠肿瘤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A:

早期胃肠肿瘤的高危人群主要有长期吸烟饮酒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胃肠肿瘤家族史者、长期高盐腌制饮食者以及慢性胃肠疾病患者。

1、长期吸烟饮酒者

烟草中的焦油和酒精代谢产物会直接刺激胃肠黏膜,导致黏膜细胞异常增生。吸烟者发生胃食管交界处肿瘤的概率显著增高,饮酒量与胃癌风险呈正相关。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保护黏膜。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明确危险因素,该菌可诱发慢性胃炎并导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感染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等症状。建议进行碳13呼气试验筛查,阳性者需规范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片等药物根除治疗。

3、有胃肠肿瘤家族史者

直系亲属患有胃肠肿瘤的人群发病风险增加,可能与遗传易感基因有关。这类人群建议较普通人群提前开始筛查,40岁后每1-2年需进行胃肠镜复查。若发现癌前病变,可考虑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干预。

4、长期高盐腌制饮食者

高盐饮食会破坏胃黏膜屏障,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可转化为致癌物。这类人群易出现胃部慢性炎症,建议逐步减少盐摄入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时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片改善症状。

5、慢性胃肠疾病患者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肠息肉等疾病可能进展为恶性肿瘤。患者需定期复查胃镜并取活检,巴雷特食管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控制反流。炎症性肠病患者需监测病变范围变化。

建议高危人群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摄入足够膳食纤维,控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40岁以上者应每3-5年进行胃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及时切除。出现持续腹痛、排便习惯改变、消瘦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曹广

Q: 胃肠肿瘤手术怎么做

A:

胃肠肿瘤手术方式主要有内镜下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联合脏器切除术,具体选择需根据肿瘤分期、位置及患者身体状况决定。

1、内镜下切除

适用于早期黏膜层肿瘤,通过胃镜或肠镜直接切除病变组织,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需定期复查内镜。

2、腹腔镜手术

针对局限期肿瘤,在腹部打孔置入器械完成切除,具有出血少、疼痛轻的优势,可能伴随淋巴结清扫。

3、开腹手术

用于中晚期或复杂病例,通过腹部切口彻底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必要时需进行胃肠吻合重建。

4、联合脏器切除

当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时,需联合切除部分肝脏、胰腺等脏器,术后需密切监测营养状况及器官功能。

术后应遵循流质到软食的渐进饮食,补充优质蛋白促进伤口愈合,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