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01次播放 时长01:52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62110阅读
朱陵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神经内科
56645阅读
Q: 急性鼻窦炎为什么容易复发
A:
急性鼻窦炎复发可能由鼻腔结构异常、治疗不彻底、免疫力下降、细菌耐药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规范用药、鼻腔冲洗、增强免疫、手术矫正等方式降低复发风险。 鼻中隔偏曲或鼻息肉等解剖问题导致窦口阻塞,易使炎症反复发作。建议通过鼻内镜手术矫正结构异常,术后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辅助治疗。 患者自行减药或过早停药会导致细菌未完全清除。需足疗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酯等抗生素,配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维持治疗。 熬夜或压力等因素削弱免疫功能时,潜伏病原体易再次活跃。建议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必要时使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调节免疫。 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菌株残留。需通过细菌培养选择敏感药物,严重者可考虑静脉输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 保持室内湿度,避免接触过敏原,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有助于预防复发,若症状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需排查慢性鼻窦炎可能。1、鼻腔结构异常
2、治疗不彻底
3、免疫力下降
4、细菌耐药性
A:
急性鼻窦炎与慢性鼻窦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长短、症状严重程度及病理改变,急性鼻窦炎病程通常短于4周,慢性鼻窦炎则持续超过12周。 急性鼻窦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病程在4周内,症状突然且剧烈;慢性鼻窦炎病程超过12周,症状反复且迁延。 急性期常见高热、剧烈头痛、脓性鼻涕;慢性期以鼻塞、嗅觉减退、黏稠鼻涕为主,发热较少。 急性炎症以黏膜充血水肿为主;慢性炎症伴随息肉形成或骨质增生等不可逆改变。 急性期需抗生素控制感染;慢性期需手术清除病灶联合药物维持治疗。 两类鼻窦炎均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持鼻腔清洁,症状持续时应及时耳鼻喉科就诊。1、病程差异
2、症状表现
3、病理变化
4、治疗原则
Q: 急性鼻窦炎的表现
A:
急性鼻窦炎主要表现为鼻塞、脓性鼻涕、面部疼痛或压迫感、嗅觉减退,严重时可伴随发热和头痛。 鼻黏膜充血肿胀导致通气受阻,可能因病毒或细菌感染诱发,可通过鼻腔冲洗缓解,药物可选盐酸赛洛唑啉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鼻腔分泌物呈黄绿色黏稠状,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克拉霉素,同时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 额部或上颌窦区压痛明显,与窦腔压力增高有关,可局部热敷缓解,若持续加重需CT检查排除并发症,药物可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 炎症累及嗅区黏膜导致气味识别障碍,多数随炎症消退恢复,若超过2周未改善需耳鼻喉科评估,可短期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水肿。 患病期间保持室内湿度,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症状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高热需及时就医。1、鼻塞
2、脓性鼻涕
3、面部疼痛
4、嗅觉减退
A:
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主要通过病程长短、症状特点及病理改变区分,病程短于12周为急性,超过12周为慢性。 急性鼻窦炎病程通常持续2-4周,慢性鼻窦炎症状反复或持续超过12周。 急性期常见剧烈头痛、脓涕、发热;慢性期以鼻塞、嗅觉减退、黏稠分泌物为主。 急性期主要为黏膜充血水肿,慢性期可伴息肉形成或骨质增生。 急性期以抗生素为主,慢性期需综合药物、冲洗或手术干预。 建议出现持续鼻部症状时尽早就诊,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日常注意保暖及鼻腔清洁。1、病程差异
2、症状表现
3、病理改变
4、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