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出血性膀胱炎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出血性膀胱炎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林燕
林燕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副主任医师
出血性膀胱炎是指细菌、病毒入侵感染,或者是抗癌药物应用后,导致的毒性或是过敏反应,表现为膀胱内弥漫性出血。临床常见于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抗肿瘤药物大剂量、长疗程用药,导致膀胱黏膜上皮直接性或者是间接性损害,而引起出血性膀胱炎。首要的治疗是将膀胱内凝血块清除,为了快速止血,可膀胱内对出血点电凝止血,膀胱内去甲肾上腺素药物灌注,促使血管收缩而达到局部止血效果。静脉点滴方式给予6-氨基己酸,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质,而达到全身用药止血效果。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尿频且量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尿频且量少可能与饮水量不足、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水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饮水量不足

每日水分摄入过少会导致尿液浓缩,刺激膀胱产生尿意。建议保持每天1500-2000毫升饮水量,分次少量饮用。

2、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肌肉异常收缩引起尿频尿急,可能与神经系统调节异常有关。可遵医嘱使用索利那新、托特罗定、米拉贝隆等药物缓解症状。

3、尿路感染

细菌感染刺激尿道黏膜,常伴有排尿灼痛。可能与卫生习惯不良有关,需进行尿常规检查,可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4、前列腺增生

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大压迫尿道,表现为夜尿增多、排尿费力。可能与雄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可选用坦索罗辛、非那雄胺、度他雄胺等药物改善症状。

日常应避免憋尿,限制咖啡因摄入,若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血尿、发热等情况需及时就诊泌尿外科。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