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头条资讯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非典刺激 “建章立制” 新冠疫情又将带来什么影响?

医学科普人 发布时间:2020-03-11 18:42 1453次浏览
关键词:

2月27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华树成教授团队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文章,揭示了在医院的空气中存在新冠病毒,这不仅为新冠病毒的高传播风险和感染率,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为医院防控、医护人员的防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医院作为病毒的最大集聚地,人群感染率极高。而医院感染防控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效果及病人安危,也是医院防止交叉感染的关键。在此情况下,医院的感染防护一刻也不能放松。

新冠病毒肆虐,各个行业都在积极对抗。作为医院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感控相关企业又是如何为医院、医务人员“保驾护航”的呢?基于此,动脉网(微信:vcbeat)梳理了我国感控行业的发展史、政策环境、市场情况和产业态势,并盘点了一批在疫情期间积极应对的感控企业。

院感防控的昔日与今朝

19世纪60年代初,英国提出设立医院感控护士,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预防、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不久,美国CDC效仿英国“医院感染控制护士”方法,组织了38所医院参加了医院感染监测试点,进行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

我国感控事业起步较晚,1986年被认为是我国感控事业的历史元年。1986年9月,第一次全国医院感染管理研讨会召开,成立了院感监控协调小组,开始了院感发病率的监测。同年11月,在原卫生部医政司的支持下,由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的王枢群教授领头,组建了医院感染监控系统。

中国第一批感控工作者开始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作去抓,中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事业的火车开始运行。

1989年,原卫生部将院感管理标准纳入《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指定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建立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批准全国103所医院参加医院感染监控网的学习。两年后,监测系统医院数量扩大到134家。

198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颁布,明确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各项措施,明确了公民、社会有关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责任。这也成为了位阶最高的感控依据。

时间来到90年代,我国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颁布了我国首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该规范在2000年被得到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2001年,国家颁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在这个标准中,医务人员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事件被纳入了医院感染的范围。这一标准的意义在于,强调了院感防控并不仅限于保护病人的医疗安全,工作中的医护人员的安全问题也同等重要。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感控事业从无到有,感控工作者“白手起家”,到21世纪前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院感监控网络,形成了完整的架构,并完成了大量的监测工作,管理法规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感控事业跟上了国际大队伍,医院感染控制理念和方法逐步与国际接轨。2002年,我国首次提出要运用循证医学的理念指导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资料来源国家卫建委官网,动脉网制图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吴安华认为,院感防控的重点在于传播途径的隔绝。在逾百场的感控培训活动中,吴安华教授始终强调,必须要针对传染源采取措施,而口部隔绝、手卫生是隔绝病毒的重要方法。

事实也是如此。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较多研究调査发现,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感染非常严重,往往成为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媒介,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病原菌而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0%以上。

在非典的刺激下,卫生部医政司领导相关部门开始着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立项制定。历时五年,我国首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终于问世,对医务人员该如何“认真洗手”做出了详细规定,希望控制高发的院内交叉感染。

国内部分感控耗材&设备企业(动脉网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制图)

国内部分感控信息化企业(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动脉网制图)

湖南省蓝蜻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互联网医疗企业“健康160”的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深耕感控和传染病卫生监测领域14年,是国内最早做医院感控软件的公司之一。

蓝蜻蜓网络与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联合研发感控产品,建成了从感控监测到过程干预,再到督导评价、教育培训的完整感控闭环。截至目前,蓝蜻蜓院感系列产品在全国已经有6000多家用户。

聚仁医疗由维科软件市场部孵化而来,于2012年成立,专业从事院内感控软件的研发和销售。聚仁医疗依托浙江大学的强大技术后盾,汇集了众多博士后、博士等高科技人才,联合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的多项重点攻关课题,参与了国家在医院信息化领域的标准制定和计划发展规划,在国家863项目关于医疗信息集成与融合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在数十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建立了临床合作基地。

在疫情持续期间,聚仁医疗成立了应对疫情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配各项资源全力支持以上相关事宜,也为全国有需求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提供旗下的两大追溯软件:供应室清洗消毒质控追溯系统和内镜清洗消毒质控追溯系统。

2019年11月18日,专注于院感领域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小创科技完成一千万元pre-A轮融资。小创科技成立于2016年10月,位于浙江杭州中国人工智能小镇,已研发多个重点环节的感控类系统,包括手卫生、物表清洁、医疗废物等,并已布局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市场,其中国内覆盖了19个省市,55家医院。

在2017年12月,《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正式实施,规定了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基本要求,医院感染监测功能要求以及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监测功能要求等。这一规范的实施也推进了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实现医院感染信息数据共享,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同质化。

挑战与机遇并存

此次疫情给各行各业都来了打击,感控行业也不可避免,但挑战与机遇总是会不期而遇。

消毒感控设备迎来更大市场

疫情爆发让"消毒"一词瞬间成为热搜词。此次疫情爆发后,老肯在短短一个月接到的订单量超过以往全年订单量(每年30000余台)。连续两日涨停的鱼跃医疗在2月3日晚间公告,因疫情蔓延导致防疫抗疫相关产品的需求暴增,公司的消毒感控、温度测量、血氧仪及口罩产品全面脱销。

但春节假期延期与各地交通管控造成器械类企业上游供应链企业复工与原料供应困难,也给这类企业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老肯医疗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家将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领域供给侧的全面改革,解决该领域方向性的问题、系统性的问题、基础性的问题。这些举措将推动空气消毒机感控产业发展。

此外,基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的持续影响和疫情结束后新冠病毒有可能长期低水平存在的判断,医用级空气消毒需求,逐渐超越医疗机构本身加速向办公楼宇、教室、商超、影剧院等新的应用场景延伸,一个成几何级数增长的家用、商用市场正在快速形成。

“从中长期影响来看,大量的家用、商用的空气消毒机需求将在疫情控制后期集中爆发,有望推动空气消毒形成‘医用+家用+公用’的全新发展格局。”老肯医疗董事长办公室主任陈文川透露,医用、商用设备也是老肯医疗当前的发力重点。

感控信息化如压制下的弹簧

第一季度正是信息化企业的淡季,疫情的发生,更是让部分信息化企业雪上加霜,信息化企业的业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正值春季淡季,感控信息化企业的订单本就寥寥,再加上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紧缺。感控信息化业务只能搁置。

院感科作为医院的避险部门,并不直接产生效益,所以重视度不高。但疫情过后,医院感控也会从背后的“部门”走到幕前。蓝蜻蜓网络CEO彭访提到,感控信息化市场已出现明显上升趋势。

“疫情对于追溯系统,我认为后期是利好的。”聚仁医疗感控事业部负责人陈继军也对疫情过后的感控市场持乐观态度。一方面,对于医院来说,追溯信息化系统属于刚性需求,不会因疫情而消失,需求顶多是暂时被压制。“反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潜在的、边缘性的需求可能会被刺激,最终在疫情结束之后,迎来新一轮爆发式的增长。”

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将迎来一波利好

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产业链上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感控市场产业链分布,设备提供商为上游企业,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为中游企业,医院、医疗机构为下游企业。此次疫情对于国内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来说,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

2003年,国内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市场尚是白纸一张,没有经验借鉴,如何交上一份“不辱使命”和“不容有失”的答卷,正在成为检验以聚力康为代表的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这一新兴业态的“试金石”。

十年之后,国内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市场规模已达到14亿元,并在2017年增长到了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0%,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42%,沙利文报告显示,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60亿元,聚力康预测未来市场有效规模也将有350亿元左右。此外,目前市场开发率不足0.3%,增长潜力巨大。“市场参与者正在不断增多,只有资源整合能力强(上下游+资本+质量、技术、服务),服务品质优的企业才能胜出。”

聚力康董事长沈佳音说到,2月14日,国家领导人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连提“15个体系、9种机制和4项制度”,其中多项内容都与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的发展息息相关,且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在降低医院感控风险和提高医院人员及场地利用效率所发挥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肯定,市场需求不言而喻。

写在最后

院感是医院的防控底线。感控的工作就是阻断感染源的传播路径,防患于未然是感控的首要任务。

感染控制人员要专业化、职业化。“感控不是一个筐,什么都能装,感控有很强的的专业性。” 国家医院感染质控中心付强曾提出。

“医院感染队伍建设要有人才,要有结构性发展。”2020年3月3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吴安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吴安华教授主张本科医学院校应该开设院感专业,这不仅能使医务人员在工作及时、顺利解决问题,而且也有助于我国院感学科建设。

相关推荐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