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头条资讯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玉米悄然走红!医生提醒:糖尿病人常吃玉米,这4点要注意

健康领路人 发布时间:2025-10-07 10:24 0次浏览
关键词:糖尿病

玉米金灿灿的身影最近频频出现在养生食谱里,这种接地气的粗粮突然成了“网红食品”。不过对于血糖敏感的人群来说,啃玉米可不是简单事——有人吃完血糖稳如泰山,有人却飙升得像坐火.箭。这中间的学问,就藏在四个关键细节里。

一、选对品种是控糖第一步

1、甜玉米要谨慎

颗粒饱满的甜玉米含糖量可达17%,血糖生成指数(GI值)约55。相比之下,老玉米的GI值只有48,糯玉米虽然黏糯但GI值高达73-85。

2、紫色玉米更友好

富含花青素的紫玉米含有更多抗性淀粉,消化速度比普通玉米慢30%。选购时注意颗粒排列整齐、色泽均匀的为佳。

二、食用时间有讲究

1、早餐优于晚餐

早晨人体胰岛素敏感性较高,建议在7-9点食用。晚上代谢减慢,最好在18点前吃完。

2、搭配蛋白质

搭配鸡蛋或豆浆食用,能使整体GI值降低20%左右。避免单独当零食啃食。

三、这些部位别浪费

1、玉米须别急着扔

洗净后煮水代茶饮,其中的皂苷类物质有助于调节血糖。每次取新鲜玉米须5克,煮沸后小火煎15分钟即可。

2、玉米胚芽要吃掉

金黄色的胚芽占整粒玉米营养的80%,富含维生素E和谷胱甘肽。啃玉米时记得用牙齿刮干净凹槽。

四、特殊情况的应对方案

1、血糖波动较大时

建议将玉米放凉后做成沙拉,冷却过程会产生抗性淀粉,可使血糖上升速度降低40%。

2、合并胃肠疾病

用破壁机将煮熟玉米打成糊状,加入少量亚麻籽油,既能保留营养又减轻消化负担。

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是:市售玉米汁往往添加了蔗糖和淀粉,一杯300ml的玉米汁可能相当于2根玉米的热量。自己制作时不要过滤渣滓,完整保留膳食纤维。监测数据显示,同等分量下,吃完整玉米粒的餐后血糖比喝玉米汁低1.5-2mmol/L。

玉米确实是优质主食,但记住“量体裁衣”四个字。建议糖友初次尝试时从半根开始,并在餐后2小时监测血糖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用方式和分量,才能让这金灿灿的粮食真正成为健康帮手。

相关推荐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