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头条资讯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河大一附院急诊MDT协作成功救治一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

健康解读者 发布时间:2021-07-31 08:06 294次浏览
关键词:

患者周先生三年前发现腹主动脉瘤,未治疗,今年6月1日凌晨4时左右,起床大便时突然腹痛难忍、大汗淋漓。急忙前往河大一附院急诊科就诊。途中周先生出现意识不清、呼喊不应、呼吸急促、全身湿冷等症状。

针对危急时刻,急诊科主任时俊霞迅速判断患者病情,及时指挥并参与抢救,给予补液、升压、止疼等对症治疗,同时急查床旁彩超提示腹主动脉瘤先兆破裂,立刻完善腹主动脉CTA检查后高度怀疑患者腹主动脉瘤破裂。时俊霞及时汇报医务部,紧急启动全院MDT专家团队开展多学科会诊,由重症医学部、神经重症科、急诊医学科各主任及医护组成“腹主动脉瘤破裂术后”治疗小组,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急诊治疗团队为患者行了“腹主动脉瘤破裂支架植入术”,术后转入EICU病房护理观察。 因术前、术中出血较多,患者一直处于休克状态,且术中持续无尿,结合术前血压综合评估,为低血容量所致,术后调整治疗方案,继续给予输血及补液治疗,血压上升;结合术中造影见双侧肾动脉狭窄且血压严重偏低,且目前患者腹压高,急诊复查腹部彩超未能探测到肾动脉血流信号,考虑无尿为肾动脉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后经MDT会诊后, 考虑患者腹主动脉瘤破裂支架植入术后持续渗血、腹膜后血肿不全破裂出血至腹腔;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剖腹探查风险极大,不建议二次手术;继续给予保守治疗,多次输血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持续CRRT治疗维持液体平衡,减轻肺水肿

经过相应治疗后,患者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时俊霞主任组织召开新一轮专家会诊,评估讨论病情后一致决定完善腹腔穿刺引流术。与家属沟通同意后,于6月3日,治疗团队为患者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引流出血性腹水,12小时引流量高达1000ml。术后第二天下午,患者腹内压降至17cmH₂O,持续约72小时左右的无尿状态开始转归,尿量逐渐增加,腹胀症状较前略好转。6月6日生命体征平稳,试脱呼吸机,未再输血液制品,尿量2380ml/天,持续约168小时之久的腹胀较前逐渐好转,开始排气。6月7日上午拔出气管插管后,氧饱和96%,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经过近两周的精心救治、护理,患者周先生病情稳定,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损伤症状及其他异常临床症状,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巩固疗效,与家人团聚。

急诊科时俊霞主任介绍:在河大一附院,急诊多学科协作(MDT)已形成规范化、前置化的制度。针对胸痛、卒中等高发老年急危重症,医院设立了快速反应小组,相关专科医师为固定成员,由医务部门通过轮班制专家库进行系统调度,在保证各科室正常运转及伦理监管的前提下,有效规避传统临时调度的低效性与延误。该机制显著压缩了术前准备与临床决策时间,减少患者等待,保障急危重症救治的时效性。与此同时,信息系统能够实时推送预警信号,使心内科、神经内科等相关专科医师在患者入院初期即可在线或床旁参与临床决策,从而实现跨科室、全流程的即时协作,优化诊疗路径,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率与安全性。

时俊霞医生,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知名老年急危重症救治专家。从业31年,擅长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等抢救手术,建立快速评估—精准救治—多学科协作(MDT)急诊管理流程。对急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肺栓塞、药物及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肾衰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者:魏淑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