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干涉老人的情感生活?老人的心理健康你了解吗?

最近,一起案件引发关注,此次案件为保姆坠楼案。王某是一个独居老人,苗某是其家里的保姆,年数悬殊的两人本想结婚但遭到了女儿的强烈反对。对于该不该干涉老人的情感生活,有专家研究指出家庭社会生活中亲人之间的边界感常常是模糊的,这种边界感有时候会以爱之名出现,但往往通过这种边界的缺失会导致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伤害,愤怒和冲突。所以,其实亲人之间是需要有边界感的,家人之间要互相尊重,才能让这个边界变得灵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会出现很大程度的降低,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时,情绪反应更为激烈,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更为明显,所以,家属应该多注意观察老人情绪变化。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脑功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合成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下降、意识低下、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不敏感,听觉、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降低,导致视觉、听觉、敏感度下降;然后就是机动性差,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慢,动作笨拙,容易孤独依赖。
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有意识地适应周围的环境,缺乏或不能有意义的交流。孤独是最容易忧郁的。长期的忧郁会导致焦虑和不安。依赖是指老年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 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可以去做,行动主要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就会导致学生情绪不稳,感觉系统退化。
其次,老年人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易怒,不仅对当前事件感到愤怒,还容易对过去的压抑情绪爆发出愤怒。如果根据以前的性格,就不会为这点小事生气,导致懊悔,然后恐惧和沮丧。恐惧是老年人生活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有受惊的感觉,当恐惧感严重时,还会导致出现降低血压水平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频、厌食等症状。
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为抑郁、悲观、厌世,与老年人大脑中生物胺代谢的变化有关。长期焦虑会使老年人心胸狭隘、小气、固执、急躁,长期焦虑会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促进疾病的发生。由于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能力低,老年人存在睡眠减少、睡眠浅、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
专家警告说,这些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很容易导致老年人患上某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症等。因此,老年人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老年人出现身体健康或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
正确对待亲人之间的边界感,同时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就可以帮助老年人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