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怀疑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11-1357615次播放

视频内容:

患者去精神疾病的医院,医生需要评估,结合心理方面的测评,确诊是否为抑郁症患者,如果确诊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一旦怀疑有抑郁症的可能,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隐瞒或者拖延疾病治疗。这样做只会造成疾病的加重,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甚至有的患者会因为没有及时地治疗,会出现有自杀的念头,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生命,给家庭给社会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在排除抑郁症的可能时,有很轻的情绪,或者是有原因导致情绪低落,就需要进行原因的分析,排除以后就可以取得好转,这样会更有利于健康和康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真抑郁和假抑郁的区别
抑郁症作为临床诊断的精神障碍,与暂时的情绪低落存在本质区别。准确识别两者的差异对寻求恰当帮助至关重要。
青少年轻度抑郁症如何治疗
部分患者对自己所患的疾病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能够通过一些自我调整,比如适当的活动,放松训练,在网上自学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症状也会有所改善的。还有一部分抑郁症患者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改善不明显时,就需要及时医院就诊,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抗抑郁药的药物治疗。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通道的再摄取抑制剂,还有很多其他多受体的抗抑郁药,抗抑郁剂效果都是肯定的。药物搭配组合效果更是非常显著的。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家庭治疗等治疗方法,作为青少年抑郁症特别是急性发作和轻中度抑郁症的首选治疗方式。还有很多辅助的治疗方法,经颅磁刺激,这些都是治疗抑郁症很好的方法。
语音时长 01:19

2021-05-20

84332次收听

抑郁和焦虑有什么区别
抑郁和焦虑都是两种常见的情感反应。抑郁指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压抑、郁闷、沮丧的情绪状态,属于负性情绪的增强。经常感觉心情不愉快,悲观郁闷,忧心忡忡。表现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语声低沉缓慢、动作迟缓、行为减少、不愿与人交往、自卑,缺乏信心、凡事都失去兴趣。而焦虑是面对危险的一种正常反应,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但如果其严重程度或持续时间与实际威胁明显不相称就属于异常。病态的焦虑是指在无客观根据的情况下持续性地表现为紧张、担心和害怕并伴有多种躯体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心理上可表现为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担心害怕,惶惶不可终日。躯体上可表现心悸、出汗、四肢发冷、便秘、腹泻,坐立不安,搓手顿足,肌肉紧张,肢体震颤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语音时长 01:39

2021-05-20

61100次收听

什么样人容易抑郁
容易诱发抑郁的人群,首先是中年人,这一类人群压力最大,年纪在35岁到50岁之间;其次是癌症患者,疾病扼杀了他们的希望;再者是教师,肩负着太多的育人责任;还有,孕妇或产妇也是主要人群;最后,婚外恋患者也是重要群体。
中度抑郁症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手段。首先界定什么是中度抑郁症,一般抑郁会有三个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还有七条附加症状。如果核心症状符合了两条,附加症状有三条以上,可以考虑患者是中度的抑郁。中度的抑郁首先推荐药物治疗,但是有的病人对药物非常顾虑。如果它的社会功能比如暂时没有影响工作、学习,可以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尊重他的想法,先让他尝试做心理治疗、物理治疗或者是用中药、针灸,中医的手段,经过1到2个月的时间观察这些症状能不能有所改善。如果有加重的趋势,还是积极的推荐药物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五朵金花”,比如百忧解、赛乐特、舍曲林、氟伏沙明等都对抑郁有很明确的改善作用的,虽然也存在副作用,但是它的疗效会远远的超过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语音时长 01:30

2019-10-11

58037次收听

抗抑郁症药副作用有什么
一般在前一两周会出现恶心、头晕、便秘、口干等反应,但是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两三周以后基本会耐受。其实现在新型的一线的抗郁药副作用的发生率比传统药物已经减少了很多,可能是因为以前传统的抗抑郁药副作用比较多,给大家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所以大家对选用抗郁药有很多的顾虑。一般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会定期的去监测肝肾功能、心电图,如果有问题医生会做及时的调整。还有一些病人对抑郁药有疑问,即有没有成瘾、是不是吃时间长就停不了,其实是因为抗郁治疗周期本身比较长,药物本身并没有成瘾性,它不像镇静、催眠的药物,时间长了会有一定的依赖性。一般抗郁药在治疗了一定周期以后,也要巩固一段时间。所以,患者尽量的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停药物,临床上观察抗郁药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它的不良反应,所以患者不要因为顾及不良反应而错失了治疗的最佳的时机。
语音时长 01:30

2019-10-11

58510次收听

舍曲林说明书
在舍曲林的说明书当中,既告诉了大家特殊人群用药的注意事项,同时也给大家详细的描述了在使用完舍曲林以后,患者的身体可能会出现的部分不良反应,而且通过舍曲林的说明书,大家能够了解到该药物的疗效和作用,同时还能够知道该药物的禁忌事项。
舍曲林什么意思
舍曲林和盐酸舍曲林片都属于一种治疗很多心理疾病的片剂,虽然说这类药物不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副作用,但是偶尔也是有不良反应所出现。并且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着肾功能不全、又或者是癫痫病史等情况的话,是不能够服用该药物,同时患者也不能够自我盲目停药。
02:26
轻度抑郁症吃什么药
轻度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并不重,比较轻微。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成药,比如疏肝丸、加味逍遥丸、乌灵胶囊。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很多抑郁症患者可能会有一些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肾虚的症状,可以辨证施治。西药的选择会比较多,比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双通道的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都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抗抑郁药。目前临床常用、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包括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氟伏沙明、帕罗西汀、氟西汀、度洛西汀、米那普伦和文拉法辛等。
抑郁症症状有哪些
抑郁症主要会让患者出现心境持续性低落和悲观绝望的症状,而且思维会变得迟缓,意志活动会大大减退,认知功能也会受到较大的损伤。除此之外,患者还会出现睡眠障碍、疲乏无力等一系列躯体症状,部分情况下会有阳痿早泄和闭经等生殖系统方面的反应。
抑郁症是不是中医说的郁证
从临床表现来看,抑郁症跟中医的郁证症状有相同之处。但从临床病理机制来看,抑郁症并不是郁证。抑郁症主要是显著的持久的情绪低落,社会功能下降为临床特征的精神性症状。中医所指的郁证是更年期综合征和神经衰弱类疾病,不完全属于抑郁症。
语音时长 01:00

2018-09-21

54792次收听

01:31
老年抑郁症是怎么回事
老年抑郁症,是指年龄在55岁或者是60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老年抑郁症是以显著的比较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下降、思维和认知能力缓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抑郁症是老年患者的精神障碍疾病之一。患有老年抑郁症的患者,在临床上,常见为轻度抑郁。但是,对于这种疾病的危害性,仍然不容忽视。如果老年抑郁症患者,不及时进行诊治,就可以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的情况,能够增加老年抑郁症病人患上心身疾病的患病风险,以及死亡风险等严重的后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老年人的群体当中,大概有7%-10%的老年人患有抑郁症。如果老人患有心血性疾病,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类的疾病,则患上抑郁症的几率,会达到50%以上。
01:54
老年人得了抑郁症有什么危害
对于患有抑郁症的患者来说,特别是老年人这个群体,首先会出现对于周围事物的兴趣下降,会出现不愉快感、悲观、失望的表现。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会出现下降的情况,生活能力也会下降,对家庭可以产生负担。更重要的问题是,老年抑郁症的患者,会出现悲伤的情绪,容易出现自杀的倾向,可以给患者的家庭和个人,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抑郁症患者的家属,一定要注意特别关注患者的行为,以及情绪方面的变化,要注意预防自杀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对于患有心血管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比如有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的患者,患有抑郁症。如果这样的患者不配合治疗,治疗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这样,就会容易对疾病的康复,产生很大的影响。
02:13
抑郁症能治好吗
抑郁症,又称为抑郁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属于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一般在临床上,可见患者的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是能治好的疾病。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而言,通常会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焦虑原因、背后的能力和资源,以及患者自身的性格。一般来说,对患者可以合理地采取一些治疗措施,并且根据患者目前的病情,进行合理的治疗,比如可以采取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等方法,就能治好。不论是轻度的抑郁症,还是严重的抑郁症,只要治疗方法正确,患者可以配合,进行治疗,对于这种疾病,就完全能够彻底治好。
04:20
如何预防抑郁症复发
预防抑郁症复发,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规范治疗,药的剂量要足,不能擅自停药。特别是在巩固期,不能觉得自己见好就不用药,这样就会容易复发。另外,抑郁症这种疾病,和心理、性格有关系,所以抑郁症的治疗是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效果就会更好。抑郁症属于一种高发疾病,复发率也很高,因此,预防复发非常重要。患者在日常的生活当中,需要注意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另外,要注意多角度看待问题。如果遇到不良事件,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要采用积极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预防疾病的复发。此外,要注意不要长时间给自己过大的压力。除此之外,患者如果产生不良的情绪,要及时化解,及时与他人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