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贫血能治好吗

发布时间:2020-01-1060395次播放

视频内容:

如果是缺铁性贫血或是营养不良性的贫血,是可以治好的。我们通过补充铁剂,吃维生素B12,吃叶酸可以有效的纠正贫血。如果是其他的疾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导致贫血,那就要治疗他的原发病,同时来纠正贫血。这种情况下,要想彻底纠正贫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如果是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贫血,中西医结合治疗也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如果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就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来考虑。如果是比较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得的病程比较短,血色素也不是很低,我们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控制的效果。现在也有通过骨髓移植来治疗贫血的,现在仍然还是在一个研究的过程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嘴皮发白是怎么回事
嘴唇发白最常见的原因是贫血引起的。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嘴唇的颜色是红色或者淡红色的,贫血的患者由于血液系统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不足,会表现为嘴唇发白的情况。贫血可以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不同类型的贫血,都会出现嘴唇发白的症状。所以一旦出现这类的情况,建议患者到医院进行详细的血液系统的检查和化验。一般需要检查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的水平,判断是不是贫血,是哪种类型的贫血,后续针对性地给与治疗。有些患者还要进行骨髓穿刺治疗,排除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贫血的可能。如果做了血常规的化验,化验结果显示没有贫血的情况发生,像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由于患者肤色比较白或近期内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导致的,像这种情况不用过分的担心,只需要通过调整日常饮食来缓解症状,建议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饮食上营养搭配。如果是贫血导致的,在饮食方面要多吃一些能够补血,促进血红蛋白增高的药物和食物,比如多吃一些动物的肝脏,多吃一些阿胶之类的。如果贫血严重,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口服药物,口服铁剂;如果同时存在缺水干燥的症状,很可能是因为上火和缺少维生素等因素导致的,需要做相关的药物的补充和调整。
语音时长 02:03

2021-11-05

47215次收听

01:26
头晕是贫血吗
头晕确实是贫血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贫血是指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含量降低,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会造成血液携氧量降低,也就是血液对组织细胞的氧气供应量减小,携氧量降低,组织的供氧量减少,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需氧量比较大的器官,在缺氧的情况下,就可引起头晕症状,中度甚至重度贫血的病人,常有头晕症状。贫血也可导致心脏、消化等各个脏器功能损害。比如心率的加快,长时间贫血还可造成心室壁肥厚、心腔扩大及心衰;也可导致胃肠道疾病,比如腹胀、腹痛、消化功能障碍等。
01:52
如何根据血常规报告判断自己的贫血类型
首先看自己是否有贫血,血红蛋白是否低于正常下限。血红蛋白在90g/L到正常下限之间是轻度贫血,60~90g/L之间是中度贫血,60g/L以下是重度贫血,低于30g/L是极重度贫血。其次看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体积降低即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典型代表是缺铁性贫血。此外,地中海贫血和炎症性贫血,也可以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改变。红细胞平均体积在正常范围内称为正细胞正色素贫血,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炎症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升高大于正常上限称为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02:5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偏高什么意思
一般,平均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浓度偏高,是反映着大细胞性贫血的。一般大细胞性贫血,是常见的像缺乏叶酸,缺乏维生素B12,或两者都缺乏的这种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出现溶血时,也经常会看到红细胞的体积偏大,主要是因为偏幼稚的球形红细胞,释放到外周血液以后,可看到红细胞的体积偏大。此时所检测到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浓度,可以是偏高的水平。在检测到,如果是红细胞的体积是偏大的,同时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浓度也是偏高的,则比较倾向是大细胞性的贫血时。
贫血引起白细胞低怎么办
贫血引起白细胞低时,需要使用一些升高白细胞的药物进行治疗,预防感染,还要对贫血的病因进行检查,针对其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贫血是有可能导致白细胞低的,主要是由于发生贫血的时候,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严重的感染有可能会导致白细胞减低。另外,有一些疾病有可能会同时导致贫血,白细胞低的情况。白细胞如果是非常低,病人更容易发生感染,饭后要进行漱口,便后要进行肛门的清洗,发生气候变化,要及时的添加衣物,房间要定期的通风消毒,不要到人流量多的地方进行活动,不要吃不洁的食物。还可以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一些升高白细胞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贫血严重时可以输注红细胞悬液,然后对贫血进行针对性治疗。
语音时长 01:33

2021-01-07

118220次收听

贫血症状都有哪些
现在很多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造成贫血疾病发生的原因有许多种,大部分人都是长期减肥导致贫血的发生,要多食用一些肉类和鱼类食品,这样才能得到营养平衡。那么,贫血症状都有哪几种呢?红细胞天生素慢慢减少由于肾脏疾病致肾功能损害,肾脏促红细胞天生因子和红细胞天生素降低,导致了骨髓天生和成熟
贫血患者的注意事项
关于贫血患者如何实施生菜食疗法的问题,要根据贫血的程度来决定。
如何预防贫血的发生?
贫血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引发它的原因也有很多种,贫血极大的影响了贫血患者的健康,也对神经系统与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这种疾病,我们就要加强重视,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有效的预防,那么到底如何对贫血进行预防呢?1、加强身体锻炼,每天坚持锻炼一个小时,跑步、登山等体育锻炼,能加强骨骼的造血功能
贫血可以喝牛奶吗
贫血后可以喝牛奶,但是牛奶中的钙磷含量较高,在服用铁剂药物的时候不可以同时喝牛奶。除了牛奶以外,也要注意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并且不可以喝浓茶,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可以吃,并且要及时的去医院。
血细胞比容正常值是多少
血细胞比容正常值男性通常是40%-50%,女性一般是35%-45%。
02:53
贫血的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的贫血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营养物质缺乏导致的贫血,定向补充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疾病引起的贫血需要使用药物或手术症状才会得到改善。而溶血性贫血又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因:一、遗传性的溶血性贫,红细胞一般是破坏脾脏,所以可以通过切脾来治愈。二、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主要原因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某次感染以及用药之后,造成机体免疫的紊乱,从而导致的红细胞的破坏引发贫血。这种类型的贫血需要激素来进行治疗,调整免疫达到溶血的纠正。另外如果是放化疗之后造成的贫血,就需要红细胞生成素这类的药物来促进红细胞的恢复。
贫血的孩子会怎样
贫血会影响患儿健康成长,尤其引起食欲下降、面色苍白、眼结膜、指甲不红润、异食癖、性格孤僻自卑、影响智力、容易感染疾病等,甚至会现心力衰竭、晕倒等。贫血分为缺铁、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三种。当孩子确诊为贫血时,血液中的氧细胞数降低,机体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运动时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不适。因此,贫血的孩子就会出现食欲下降、面色苍白、眼结膜、指甲不红润,甚至出现异食癖,喜欢咬手指、咬衣服,还爱哭闹,夜间睡眠质量差等,懒言少动,和别人的交往就少,长期会养成性格孤僻,自卑。由于孩子脑细胞缺氧,就会经常表现为发脾气,哭闹不安,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同时影响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肌肉功能、智发育障碍和免疫下降,还容易感染疾病。严重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低于60g/L还可能出现心力衰竭、晕倒。
语音时长 01:39

2020-01-09

64045次收听

十个月宝宝贫血吃什么补血快
十个月宝宝贫血平时可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C以及铁的食物等。引起宝宝贫血的原因有很多,临床上最常见是缺铁性贫血。十个月宝宝贫血主要是因为宝宝生长速度过快,新陈代谢旺盛,而宝宝体内铁的贮存量不够,铁的摄入量不足,以及慢性丢失等原因引起。在喂养过程中建议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蛋类、肉类、鱼类、瘦肉类、虾以及豆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及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蔬菜类,如西红柿、苦瓜、青椒、生菜、青笋等。这是由于维生素C有参与造血和促进铁吸收的功能;多吃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类、蛋黄等。10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吃烂面条、米粥之类的食物,建议不要做成菜泥,可以做成小块儿,增加宝宝的咀嚼能力。如果宝宝贫血严重,需要药物治疗。
语音时长 01:44

2020-01-09

52613次收听

两个月宝宝贫血的症状
两个月宝宝贫血的症状主要有皮肤苍白苍黄,口唇和口腔黏膜、甲床等比较明显,容易哭闹烦躁、浑身乏力、精神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头发稀疏、细黄,反应迟钝、震颤等。小儿贫血最常见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跟其他月龄宝宝不同,两个月宝宝处于生理性贫血期,因血红蛋白通常在90到110/升,所以宝宝一般没有贫血症状。如果血红蛋白低于90/升时,可以出现贫血的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逐渐的苍白或者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容易疲乏无力、易烦躁、哭闹,或是精神不振、不活泼、食欲减退等。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可出现肝、脾、淋巴结轻度的肿大。另外,孩子常有食欲低下、异食癖,消化不良、呕吐或者腹泻、呼吸、心率也会加快。除缺铁性贫血之外,两个月的宝宝还可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表现为孩子的头发稀疏、细黄,反应迟钝,少哭不笑,智力、运动发育较落后甚至退步。严重时,还会出现神经器质性病变,如肢体不规则的震颤、烦躁、易怒等。
语音时长 01:52

2020-01-09

59114次收听

01:58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药物、免疫系统异常、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一、药物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如抗凝血药物阿司匹林、消炎镇痛的药物或者甲亢病人服用的抗甲亢的药物,都会引起血小板的减少。二、免疫系统的异常,如风湿免疫性疾病,由于机体内抗原抗体的反应便会破坏血小板。三、感染,如病毒的感染,像常见肝炎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四、遗传因素,如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但其在临床上十分少见。五、环境因素,如接触放射线会引起患者血小板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