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发布时间:2020-01-1459349次播放
视频内容:
血小板严重减低十分危险,需要重视。常见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包括良性原因和恶性原因。
良性原因常见免疫引起的血小板减低,如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病人会出现皮肤粘膜的出血,一般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的斑点、瘀斑、口腔里的红色出血点及血泡。血泡的出现容易提示有内脏出血的危害。如颅内出血、中枢神经出血、肺出血,表现为咯血、吐血、和便血。此时应密切观察,及时治疗,避免内脏出血造成的生命危险。
还有放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低,我们常用的治疗办法是给予血小板生成素或者输注血小板来避免严重的出血。
血小板减低的同时,我们也要避免严重体力脑力活动,包括精神的紧张,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内脏的出血或者身体的损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部分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经药物治疗后预后情况良好
患者于入院前1年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及牙龈出血,最近3天发现血小板低,于是家属带患者来医院就诊,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骨髓穿刺等进行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通过甲泼尼龙、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药物治疗10天,最终治疗好转出院。

吃什么能补血小板
日常的饮食对血小板计数的高低,没有明确的影响,吃什么不造成血小板计数的上升。中医认为花生衣也就是花生皮的提取物泡水,有一定提升血小板的作用,但是临床上看作用非常微弱。血小板降低的时候,可以通过药物来提升血小板,比如促血小板生成素、白细胞介素-11,还包括一些作用于血小板生成素的受体药物。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比如血小板显著的降低,或者血小板降低伴有明显出血,可以通过输入血小板来紧急提升血小板数量。出现血小板降低的情况,建议大家到医院血液科就诊,明确原因而不是盲目的通过食补提高血小板。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

血小板正常值范围
血小板的正常值一般是100-300×10的9次方/L,根据血小板的计数,去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的风险,在血常规的检测当中是重要指标。血小板是身体内促进止血的重要细胞,也是身体出凝血的一个重要指标。当身体出现出血点、瘀斑、紫块时,可以根据血小板的值来判断原因。现代医学条件限制,导致血常规的检测有时也会出错,比如在采血时,采血管里的EDTA抗凝剂,可能会造成血小板的凝集,所以血小板计数就会降低,但患者没有出血的征象,因为血小板的实际的计数是正常的。所以当患者血小板结果低却无出血征象时,应考虑做血液涂片,人工分类去判断血小板的结果。

血小板低吃什么补得快
血小板低可以选择中成药制剂及胶冻状的物质,如猪蹄、花生衣、红枣、阿胶等对血小板的恢复有辅助作用。对血小板的恢复还需要针对病因的治疗才能真正达到快速的恢复,单纯的食物对血小板的计数影响不大,可在合理用药的同时,服用一些促进骨髓造血恢复的保健品。血小板减少是临床常见引起出血异常的原因。根据不同的病因,针对血小板减少会有不同的治疗,比如说免疫性的血小板减低,我们主要首选的是糖皮质激素,放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是主要用血小板生成素这些刺激因子来促进血小板的恢复。
血小板减少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很多,一般血小板减少,多考虑是免疫系统的一种疾病或者是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引起的,这种表现是比较多见的。具体想知道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首先要到医院血液科检验血液确诊病因,再根据检查的结果考虑下一步的治疗方针。
腿上有淤青怎么回事
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怎么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要进行治疗,但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要根据相应的病因进行治疗,主要的治疗原则包括去除病因的治疗、输注血小板的支持治疗。具体如下: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大部分患者通过糖皮质激素的治疗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2、部分血小板减低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进行丙球的输注治疗,还有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浆置换等;3、有些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是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不好或免疫性的因素,要进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最常见的是环孢素;4、如果患者是重度或者极重度的患者,有合适的供者,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5、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慢性白血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化疗,化疗以后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6、部分患者如果由感染等因素引起,病因去除以后血小板自然会长起来,只需要在血小板减低比较明显的时候进行血小板输注,另外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帮助患者度过感染期,血小板最后能够恢复正常。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的原因大部分跟免疫系统、药物或毒物损害有关。大部分病人都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原因不明,与免疫、过敏、病毒都有一定关系。大部分病人到医院都要做骨穿,骨穿是诊断的基本,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