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0-01-0660546次收听
语音内容:
心肺复苏操作按美国AHA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相应步骤来说存在并发症。比如胸按压,不适当按压会造成胸骨和肋骨骨折。开放气道如果操作过猛,或者是忽略病人是否存在颈髓损伤,这样会造成二次伤害。
除颤同样如此,电流设备对心肌是有一定伤害。所以正确涂抹导电膏,正确除颤位置,选择合适除颤能量,这是非常关键,可以避免发生心肌损伤。因为电流冲击心脏,不可避免会引起心肌细胞破坏,心肌酶血释放,有可能导致复苏后低心排综合征。也就是虽然成功复苏,但是心脏功能发生下降,甚至发生心衰、心源休克,影响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和复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语音内容:
心肺复苏操作按美国AHA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相应步骤来说存在并发症。比如胸按压,不适当按压会造成胸骨和肋骨骨折。开放气道如果操作过猛,或者是忽略病人是否存在颈髓损伤,这样会造成二次伤害。
除颤同样如此,电流设备对心肌是有一定伤害。所以正确涂抹导电膏,正确除颤位置,选择合适除颤能量,这是非常关键,可以避免发生心肌损伤。因为电流冲击心脏,不可避免会引起心肌细胞破坏,心肌酶血释放,有可能导致复苏后低心排综合征。也就是虽然成功复苏,但是心脏功能发生下降,甚至发生心衰、心源休克,影响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和复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心肺复苏的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一项有效措施,在当今时代应该向大众普及心肺复苏的抢救。心脏进行复苏的情况下,心脏按压和呼吸的比例,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的徒手心肺复苏,比例都是302,即每进行30次有效心外按压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之后再进行1个循环,如此进行5~6个循环之后,判定患者的心跳、呼吸是否恢复。在进行徒手心肺复苏的时候,要注意比例的掌握,但是并不代表302等于151,即不是进行15次心外按压之后,进行1次人工呼吸,而是要严格执行30次心外按压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cpr医学上是什么意思
cpr是在医学上急救经常提到一个词,c指心脏,p指肺,r指康复,就是心肺的复苏。若任何原因引起心脏的搏动突然停止,必须要迅速抢救,一定要在4-5分钟之内抢救成功,否则可能首先对头部造成不可逆损伤。首先判断这个意识是否清晰,检查病人还呼不呼吸,同时如果有条件进行呼救,无论是现场呼还是打电话,另外判断有没有颈动脉的搏动,看的病人心脏还是否搏动,同时解开病人的衣领、腰带进行胸外按压,胸外按压也是做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叫A、B、C三部。
心肺复苏有哪些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算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一种急救动作,因为该动作有可能会挽救其他人的生命。而如果希望通过心肺复苏达到不错的急救效果,那么就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不光要注意病人的体位,同时要注意按压的姿势、按压位置的准确、按压的力度以及按压的手法和频率。
心肺复苏的有效特征
急救方法的类型有很多,心肺复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心肺复苏有效的特征有颈动脉搏动,脸色转成红润,可以自主呼吸等,做心肺复苏一定要注意动作一定要正确,最好是两个人交替进行,这样才不会过于疲累。
什么是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是抢救危重病人重要措施,也就是胸外按压,做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非常重要,只有方式正确才能达到好的抢救效果,如果方法不正确患者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心肺复苏术操作并发症有哪些

进行心肺复苏时可出现的并发症有肋骨骨折损伤性血气胸、肝脾破裂、脂肪栓塞、胃内容物反流吸入性肺炎导致窒息。肋骨骨折的原因可能按压过猛用力不当,或者是患者本身年龄较大,骨质疏松。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有骨摩擦音、胸壁血肿、咳嗽无力、痰潴留。损伤性血气胸的临床表现可能为胸闷、气急、干咳、面色苍白,发绀、贫血、脉搏细数。胃肝脾破裂原因是按压部位过低、用力过猛。脂肪栓塞是由于脂肪滴进入体循环所致。胃肝脾破裂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伴持续性腹痛、有腹膜刺激症、腹腔内出血明显腹胀、移动性浊音阳性。心肺复苏时,其按压部队选择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以下三分之一处为按压部位,他的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到120次每分。按压深度为5到6厘米。
心肺复苏是什么
心肺复苏按压频率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有哪些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跟心肺复苏步骤相关,比如15年AHA制定国际指南中提倡CABD。CABD这几个环节当中都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胸按压,强调有效心肺复苏,那么按压频率、按压力度、方向,再就是特别强调不要中断按压,特别是不能超过10秒钟中断,再一个按压时候要注意,使胸廓充分反弹,同时要避免按压手掌离开胸部,避免造成冲击式按压容易造成骨折,这是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和第三环节,就是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要注意头体位摆放,要注意气道通畅,还要注意潮气量,注意通气频率,这是AB环节。D就涉及到更专业操作,就是药物治疗和电除颤。特别是电除颤,既然是电流冲击,那肯定会不可避免造成损伤,一定要遵循标准除颤流程,才能避免意外伤害。
心肺复苏要怎么做

什么是心肺复苏
了解心肺复苏就得先了解一个概念,即心脏骤停或猝死。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停搏,造成体循环供血中断,引起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中断,发生细胞组织缺血缺氧,引起代谢紊乱功能障碍,进而发生濒死状态,叫心脏骤停。猝死按照国际公认概念,是突然发生在一定时间内,是指一个小时以内发生,以突发意识丧失为前期症状的一种自然性死亡。具有三个特点,不可预知性、突发性和自然死亡性。发生心脏骤停时,采取一系列抢救治疗措施,促使心脑恢复功能,一系列强制措施叫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按压频率
根据实践当中出现的问题,美国AHA在15年再版指南当中,把按压频率改成100到120次。心肺复苏按压频率,在2010年美国AHA制定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上,指出至少100次,但带来实践操作过程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标准不统一造成实践抢救当中按压频率不统一、存在些问题。过少达不到效果,过多按压频率会造成不必要损伤,在频率下能保证胸廓起伏,促进心脏泵血维持体循环。在实践过程中,如不恰当高频率按压,如超过120次,可能带来一系列意外伤害。

心脏骤停为什么需要早期电除颤
心脏主要功能是维持体液循环稳定,保证重要器官供血,所以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就不可避免发生器官功能损害。心脏骤停有90%都是由于心源性,涉及到室颤、室速这些致命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所以要尽早除颤。有研究表明,一旦心脏骤停10秒出现意识丧失,30秒瞳孔散大,一分钟呼吸停止。这里边有黄金五分钟概念,每提前一分钟,患者生存率提高10%。如果除颤时间过晚,甚至超过五分钟,即使后期除颤成功,却发生脑功能障碍。这是很可怕的结果,无论给家庭、给社会都会造成严重负担。
心肺复苏怎么做
心肺复苏在现场地点允许的情况下,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应将病人置于坚硬的地面上,以保护病人的颈部和肘部,然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首先,胸外按压应该在乳头和胸骨交叉的地方进行。压缩强度应大且均匀,压缩频率应在每分钟100-200次。
什么是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CPR)是在心脏骤停时利用人工呼吸和外部压力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恢复泵血功能,为身体重要器官提供泵血,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心脏骤停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进行心肺复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