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发布时间:2021-01-1568216次收听

语音内容:

急性心梗的患者,如果能够进行急诊pci术,首选急诊pci术。如果患者所处在的医疗机构并没有急诊介入治疗的条件,就可以选择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要求发病六个小时之内,最佳时间是三小时,要求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是小于三十分钟,越短时间可以保留更多存活的心肌。要充分把握溶栓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年龄要小于七十五岁的。另外禁忌症如果有出血性脑血管意外史,或者是半年之内有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史,包括已知的颅内肿瘤或者是活动性内脏的出血,可疑的主动脉夹层,都是溶栓禁忌症。

溶栓常规用的药物是rtPA。一般会选择一百毫克在九十分钟之内静脉给注。溶栓治疗后的六到十二个小时之后开始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之后要密切的观察,如心电图、胸疼消退的情况以及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要关注患者有没有出血倾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1:03
心脏球囊手术视频
心脏球囊手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狭窄等病症,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但不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步骤:第一步:术前检查,明确病情。第二步:局部消毒,进行全麻。第三步:划线,确定手术切口。第四步:切开外周血管将带球囊心导管在X线监视下送入心脏的病变部位。第五步:在球囊内加压注入显影液,使球囊扩张。第六步:取出导管,缝合切口,再次消毒即可。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脏球囊手术。术后患者需要清淡饮食,不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补充身体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疼痛的区别
首先两者症状都会有胸疼。这两种是同一个疾病不同的阶段。心绞痛是一般冠心病会有的症状。当冠心病病情加重出现急性冠脉血栓形成,冠脉血流完全中断,就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疼痛往往比原来心绞痛疼痛程度要加重,持续的时间要长。以往普通心绞痛疼痛可能一到几分钟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就会得到缓解。而急性心梗的胸痛可能持续时间更久,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胸痛并不能得到完全缓解或消退。伴随症状会更多,患者会有大汗、胸闷、憋气、烦躁等症状。如果患者既往就有心绞痛的病史,出现上述疼痛的程度的加重,要引起警惕。要尽早的去急诊就诊,明确是否有急性心梗的可能。
语音时长 01:21

2021-01-15

90421次收听

急性心肌梗死用什么药
急性心肌梗死的用药一般通常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个是改善症状的药物,第二个是改善预后的药物。改善症状的药物包括解除疼痛,急性期的时候会用吗啡,硝酸酯类的药物,或者是贝塔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蒂洛等等。第二个是改善他预后的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常用的是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者是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第二个方面是抗凝治疗,会应用低分子肝素,ACEI类的药物。包括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等等,还有他汀类的降脂药物,后期具有稳定斑块阻止冠脉病变进展的功效。针对急性心梗出现并发症的一些相应治疗,出现心源性的休克,会应用到一些血管活性的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等,给予一些利尿治疗。出现了心律失常,也给予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语音时长 01:23

2021-01-15

88139次收听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遗传吗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不会遗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主要是下壁位置的心肌梗死,一般是不会出现遗传性的,也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组织坏死。不过导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遗传可能,常见的原因有不良的性格情绪、油腻食物过度摄入、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是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其中对于合并有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的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较高,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情况,应该予以药物降血压、降血糖治疗,将血压、血糖控制在一个稳定水平,可以降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语音时长 01:34

2020-12-23

72056次收听

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做心脏造影吗
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做心脏造影。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最初期建议进行心脏造影检查,可以明确的发现病变的位置以及范围,可以明确的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可清晰的观察到血管的狭窄、堵塞部位等,可在造影过程中予以介入支架开通血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有很大的益处。心脏造影后如果不适合进行介入治疗或者是介入治疗不成功的,可以进一步心外科医师会诊,予以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如果具有心脏造影的适应症,建议进行心脏造影检查,心脏造影检查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最准确的检查。可以为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治疗方案,可选择药物治疗或者是介入支架治疗等。
语音时长 01:33

2020-12-23

84081次收听

急性心肌梗死应采取什么卧位
急性心肌梗死应采取仰卧位、半卧位等姿势,保持平静的休息,可以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可以降低心脏负荷,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期间避免过度的搬动患者,应保持原地休息,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获取最快最有效的治疗,可以减少疾病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应及时予以冠脉介入手术治疗,予以开通堵塞的血管,术后需要卧床休息,家属予以翻身等护理,避免大幅度的活动。根据病情情况可慢慢在床边活动等,然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术后应定期复查,排除有无心肌梗死后遗症的发生,常见的心肌梗死后遗症有以下几种,比如胸膜炎、肺炎等并发症。
语音时长 01:34

2020-12-23

94361次收听

急性心肌梗死能活多久
急性心肌梗死活多久主要看病情严重程度。若病情较轻,经积极治疗后寿命可达五年以上,甚至长期存活。若病情严重,存活期可能在五年以下,可能发生猝死。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为饮食不节制,尤其是大量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和经常性酗酒时容易发生。同时身体过度劳累时可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诱发心肌梗死急性发作。除此之外,便秘、情绪刺激都可成为诱因,还有可能是心肌炎或冠心病等原发性疾病所致。
02:25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最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就是心脏破裂,甚至来不及抢救,这是急性心肌梗死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另一个猝死的原因是严重的心律不齐,由于心肌的坏死,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发生室颤,还有急性的心肌梗死以后,心肌细胞的坏死,大量的物质释放出来,会导致猝死的发生率增加。另外,病人在放完支架以后,或者心肌梗死溶栓以后,回到病房就出现了喘憋、端坐呼吸,这个时候要考虑有心衰的发生、心律失常的发生、电解质的紊乱的发生,这些都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
02:23
急性心肌梗死要怎样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剧烈运动、发脾气、睡眠不足、熬夜等,导致冠状动脉的斑块破裂。还有血压增高,血液撞击到斑块的根部,导致斑块破裂,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积形成血块,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到坏死。还有就是心肌耗氧量的剧烈的增加,导致心肌缺血到坏死。就是剧烈运动、冠状动脉的痉挛,可诱发心肌梗死。另外,熬夜、发脾气等都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外界的诱因导致斑块的破裂,狭窄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的痉挛,都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因。
02:31
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危害
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包括:心脏功能的减退、心律失常、形成室壁瘤、猝死等。一、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脏功能的减退,生活质量降低,无法工作,要积极地康复治疗,恢复心脏功能;二、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室颤、房颤,心律失常可能发生于各种不同的位置;三、形成室壁瘤,在剧烈运动或者大便时,心脏剧烈收缩,导致室壁瘤破裂;四、猝死,心律失常、室壁瘤的破裂、电解质紊乱、心功能减退,均可导致猝死。也就是说第四个结果可以由前三个结果导致,所以预防猝死,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当中,一定要把前三个控制好,第四个的发生才能减少,甚至减少到零。
02:37
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的注意事项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突然的血栓形成,导致了血液不能够通过冠状动脉给心肌细胞供血和供氧,心肌就会出现坏死。目前常采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就是通过介入的方法把堵塞了冠状动脉的血栓进行清除,同时对造成血栓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狭窄的程度进行撑起。支架植入之后,需要注意:第一,对于支架的保养,以及整体的康复,都要特别的注重,一定要规范的进行药物治疗,不能擅自的停药。第二,要做到规律的生活方式。第三,定期门诊随诊,完善相应的化验检查,监测身体的各项指标。
怎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情绪乐观、适度运动、结伴外出勿忘药、戒除烟酒勿高脂、定期复查、提倡戒除烟酒、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血黏度、常服中药等都可以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现代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基础上,伴有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持续痉挛等引起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相应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属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临床表现为持续而剧烈的胸痛、心电图特征性动态演变和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动态变化,常伴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心肌组织无复流和靶向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动脉血运重建治疗,显著减少了住院并发症和死亡率,改善了患者预后。但AMI仍是冠心病(CHD)主要的死亡原因,相关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一年内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仍在18%左右,现代西医学对血运重建后的系统炎症反应、心肌组织无复流、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病理环节,尚缺乏真正理想的对策。中药及其复方药效成分及其复杂,作用环节的靶向性虽不如化学药物明确和显著,但多作用环节的综合效应在现代医学的画面上仍显示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在现代医学基础上,结合传统医学,系统研究中药、复方不同有效成分及其相互组合干预AMI血运重建后多病理环节的机理,有望为AMI的二级预防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安全有效的干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