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哪些表现

发布时间:2020-04-2961530次收听

语音内容:

1、注意缺陷:

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注意集中困难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是本症的核心症状。患者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注意维持困难,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指定的任务。患者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甚至忘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2、活动过多:

表现为患者经常显得不安宁,手足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坐着,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一天忙个不停。

3、行为冲动: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快速地做出行为反应。表现冲动,做事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

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是ADHD的核心症状,具有诊断价值。

4、学习困难:

因为注意障碍和多动影响了患者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致使学业成绩差,常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学业成绩。

5、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患者的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都不灵便,左右分辨困难。少数患者伴有语言发育延迟、语言表达能力差、智力偏低等问题。

6、品行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的共病率高达30%~58%。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如辱骂、打伤同学、破坏物品、虐待他人和动物、性攻击、抢劫等,或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纵火、偷盗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运动能治疗多动症
其实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是非常需要耐心的,而除了药物等医术治疗,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方法来治疗儿童多动症,也就是运动,如果孩子多做运动,就能够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促进脑部的发育,这时候儿童多动症也不容易出现。
训练孩子注意力可改善多动症
预防多动症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在讲故事的时候,要说地有声有色,用神态、语言和孩子交流;在训练前,孩子不合作,也不要对孩子打骂,训练内容不要以教育的方式来完成;对每个孩子训练的内容是不同的.
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方法
目前,判断儿童多动症的方法是依据国际诊断的三大特征: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很随意;坐立不安,很难在教室内的座位上安定一会.
如何判断孩子多动症
孩子的多动症也叫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种孩子一般来说不是家长眼里觉得孩子比较淘气,老多动,就是多动障碍,这个要经过一系列的比较严格的筛查,然后要经过专门的医生来诊断,要有心理方面的专家,要有医生的一些共同的多次的诊疗,还有一些心理的咨询,还有一些测评评分才能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这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孩子往往也是病因不清的,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家庭遗传。社会因素,还有一些大脑的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同步,或者说是某些方面的缺陷,这个一般也是属于神经精神方面的疾病,它不属于我们通常说的是哪个大脑出问题了,大脑炎或者说是心脏问题,它不属于这一类的病。它首先不是一个对生命造成一个危害的病,但是他对人格,对性格,对他今后的能力,社会的适应能力,它都是有一个有影响的一个疾病。
语音时长 01:30

2020-03-09

60332次收听

中医怎么治疗多动症
多动症现在叫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个病中药治疗是从心肝入手。中医认为心主神志,藏血,然后肝主风,肝主动,中医讲多动这些症状它属于中医的风症,一般从肝入手,一般从清肝、凉肝、息风这些方面来说。当然风有内风和外风之分,一般外感的风不是引起抽动或者多动。一般中医讲属于肝风内动,肝风内动一般来说属于肝阳上亢,或者是阴虚,或者脾虚,不能益目(音)从这些方面来考虑的,所以治疗如果说这孩子属于神志不宁的,中医来益气养心,如果说这孩子属于玩的时候这种动,然后同时有声高气粗、脾气急躁,一般来说是从清心养肝,从这些方面来调理。
语音时长 01:34

2020-03-09

62136次收听

儿童多动症是什么
儿童多动症在医学上全称叫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以前叫多动症。不是常见病,一般发病率是3%到5%。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发于学龄期或学龄前期。往往有些共患病,比方可能同时合并儿童抽动障碍,或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或睡眠障碍,或学习困难,甚至强迫症,往往比抽动障碍后果严重。然后治疗相对困难。愈后相对可能比抽动障碍愈后差。有些孩子不经过治疗,可能今后有些反社会或人格障碍。
语音时长 02:01

2020-03-09

49359次收听

02:36
儿童多动症可以自愈吗
儿童多动症不能自愈。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易怒,学习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多动的症状和冲动的症状会有所缓解,特别是多动的症状缓解的比较明显,但是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的症状,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并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愈,多数会延续到成人期。对于多动症的孩子,不应歧视,不应打骂,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创伤。对儿童多动症必须进行药物治疗,要取得良好的疗效,必须患儿、家长、教师、医师的互相配合。一旦诊断多动症,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的诊断和治疗,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靠它自愈。
02:44
如何预防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是轻微的脑损害、损伤,预防要从孕期开始。一、孕早期母亲要避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接触放射性物质,比如病毒感染、风疹等;二、女性在适龄阶段生育孩子,避免太早或太晚生孩子;三、避免孩子在母体内缺氧,母亲注意营养,避免低血糖和感染;四、尽量采取自然生产,避免剖腹产引起的脑外伤;五、孩子生下后如果缺氧、缺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六、随着小儿生长发育出现的爬行阶段,要及时让孩子做爬行运动;七、让孩子做一些协调运动,比如串珠等,都可以预防小儿多动症的发生。
什么是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是常见疾病,主要就是神经发育的障碍上的一种疾病,出现很多异常情况,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困难、情绪的稳定性和人际交流的良好关系,甚至对身心造成很大的压力,自然需要重视。治疗上还是用药为主,随年龄增长,情况好转,药量可逐渐减少,直至停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如何区别抽动症和多动症
抽动症主要是运动抽动、声音抽动、其他行为障碍等表现,患儿会出现学习困难,但智商往往正常。多动症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等情况,严重者可能无充足的安全意识,可能会影响自身及他人的健康。这两种疾病会容易共患,此时患儿如果有两种症状同时出现,要及进行早干预,积极治疗。
02:30
多动症需要检查什么
多动症患者做智力的测试、多动症的评估、多动症量表的评估,诊断为多动症后,检查离子或神经生化。少数智力发育落后,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真正多动症患者智力正常,因此要做智力测试。多动症患者做多动症的评估,即注意力是否集中的测试,检查多动症的症状。可以通过父母、老师等人,观察小孩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做多动症量表的评估,综合评估患者是否有多动症。在诊断为多动症后,检查离子或神经生化,检查结果通过综合判断是否有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表现
部分多动症儿童在小婴幼儿时期就会出现一些临床表现。第一种表现为格外的活泼。在小婴儿车或游览时间就会向外爬,在学步时会以跑代走,稍大一些会看小人书,但看一两日或看一两页后就会出现不耐心,容易撕毁书或者是换另一本。在家里会出现翻箱倒柜,把家里搞的乱七八糟。进入小学后,由于受到学校的各种限制,临床症状会更加明显一些。如在上课后手上动作比较多,屁股总是扭来扭去,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干扰别的同学,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并且容易插话或是干扰大人,从而让大人感到厌倦。
语音时长 01:14

2019-06-06

65401次收听

多动症检查
多动症目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是很明确。多动症的诊断是临床诊断,但要除外一些其它的类似于多动症的疾病。例如精神发育障碍或者存在自闭症。在诊断多动症时,第一会给儿童做一个发育评估,明确儿童的智力发育是否正常。如果儿童的智力明显低下,这时要考虑一下是否存在其它因素。第二会进行多动症的一个评估。主要是进行多动症及注意力的评估。第三会做血清的测定。如果儿童存在其它的得了类似于多动症的疾病,可以做头颅核磁、脑电图、代谢筛查等来进一步除外一些其它的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
语音时长 01:22

2019-06-06

55537次收听

01:28
有多动症的孩子都聪明吗
目前并没有研究结果显示多动症儿童是聪明的,也就是智商高。但是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如果没有及早的诊断、干预,随着年龄的生长,儿童容易出现一些共患病。常见的共患病是学习的困难,更容易患一些精神障碍性疾病,常常是行为破坏的一些异常,存在焦虑症,也会存在一些抽动的障碍。研究发现大约65%的儿童存在一种或几种的精神行为障碍,如果这时没有及时的给予干预,在成人期容易出现社会功能障碍,表现为工作困难,社会交际障碍。
01:46
多动症的孩子能自愈吗
多动症非常难自愈。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般认为儿童多动症是局限于儿童时期的一种疾病。但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多动症儿童在青春期以后,仍然存在多动症的一些临床症状。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中只有10%到15%在进入青春期后,多动症症状和社会功能会得到缓解。50%到60%儿童会残留部分甚至全部的多动症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异常。功能异常在成人期表现为工作困难、社会交往低下,容易焦虑、疑虑。甚至10%到15%的儿童出现了精神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焦虑症、抑郁症、物质滥用,甚至出现反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