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前期的症状

发布时间:2019-11-2756703次收听

语音内容:

糖尿病前期,患者有的没有典型症状,但血糖高了之后,容易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

糖尿病前期临床上主要是指:空腹在五点六到七点零之间,餐后七点八到十一点一毫摩尔每升之间,叫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因为血糖不是很高,一般没有典型的代谢紊乱症状,只有当血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表现,比如三多一少的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并且体重还会下降。

另外,有的会出现慢性并发症的症状,比如皮肤瘙痒,或者视物的模糊,或者手脚麻木,疼痛,有针刺一样或是蚂蚁爬的感觉。有的可能出现乏力、嗜睡、做事情提不起精神,或者倦怠乏力。有些人会出现感染,经久不愈。比如尿路感染、反复的尿路感染、外阴感染,或者阴道感染等等。有一部分病人典型,有些不典型。糖尿病前期往往症状不典型,可能有一些蛛丝马迹,往往是在体检的时候才发现血糖有异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餐后2小时血糖9.2mmol/L算正常吗
餐后2小时血糖9.2mmol/L是不正常的,餐后2小时的血糖参考值应该要低于7.8mmol/L。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是在7.8-11.1mmol/L这个范围内,可以进行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此时可能属于糖耐量异常的阶段,还没有发展到糖尿病的地步。糖耐量异常阶段称为糖尿病前期的阶段,是一个可以逆转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进行科学的生活方式管理、饮食的控制、体重的控制,甚至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对于避免发展到糖尿病阶段是非常有意义的,糖耐量受损阶段的治疗很关键,一定要重视起来。对于糖耐量异常的人群,首先要注意饮食方面的管理,尽量选择摄入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坚持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原则,尽量少喝汤类、粥类,多吃粗粮;其次要控制好体重,绿色减肥,加强运动锻炼,体重下降能够促进血糖的下降;再次,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降糖药物,如盐酸二甲双胍片,可以降血糖,减少高血糖对于靶器官的损伤。糖耐量异常的人群,最好在家里配备一个血糖仪,定期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监测,这样有助于控制好血糖,在这个阶段,血糖控制好了,能够预防糖尿病,而且也可以大大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
语音时长 02:11

2021-12-30

62768次收听

03:09
吃二甲双胍血糖不降怎么办
二甲双胍这一类的药物称之为对于胰岛β细胞是非促泌剂,不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所以降糖作用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有一些病人,尤其是血糖明显升高的病人,如果单吃二甲双胍可能达不到降糖达标的效果。所以,有个别的病人会出现了吃了二甲双胍以后,血糖并不能下降到正常。对于比较消瘦的病人,二甲双胍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对于糖尿病病人,不能说哪种药物最好,而是应该根据病情个体化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药物,进行不同的组合,这样才能使血糖达到比较良好的控制范围。
03:00
血糖值的正常范围
非妊娠期的正常人,血糖正常范围主要有两点。一个是空腹,就是停止饮食8-12个小时之间,血糖值是3.9mmol/L-6.1mmol/L之间,为正常范围。餐后两小时,指的是进餐第一口算起,到整两个小时的时间,血糖范围为3.9mmol/L-7.8mmol/L之间是一个正常人的范围。对于怀孕的妇女,空腹的正常范围是3.9mmol/L-5.1mmol/L之间。餐后一小时正常值为3.9mmol/L-8.5mmol/L之间,两小时是3.9mmol/L-6.7mmol/L之间。
胰岛素值高代表啥
胰岛素水平高可能是出现了胰岛素抵抗。无论是测定的空腹胰岛素水平,或者是餐后不同时间点的胰岛素水平高,意味着身体里面胰岛素不够敏感。胰岛素就像钥匙一样,它把身体的不同器官细胞上的锁打开,身体里的糖才能够进到细胞,被身体所利用。如果胰岛素过多,就相当于钥匙过多,会不会造成低血糖呢?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比如由于高胰岛素血症造成了下餐之前低血糖,就是出现了餐后的胰岛素高峰延迟。高胰岛素血症钥匙多了以后,可能没有出现低血糖,而是由于锁生锈了,像这种情况,胰岛素抵抗发生了以后,带来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高胰岛素血症会带来身体出现了体重的增加,同时脂肪会进一步的堆积。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会损伤身体的心脑血管,带来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因此高胰岛素血症意味着可能出现了胰岛素抵抗,有可能糖尿病的风险会进一步增高,因为胰腺的工作是超负荷的运转,它的生产能力负担过重,时间长了,它的工作能力会进一步下降,胰岛功能会减退,那这个时候就得糖尿病了。
语音时长 01:37

2021-04-19

104544次收听

糖尿病患者用药治疗要对症
糖尿病患者要想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选择降糖药物时应针对病因,注意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增敏剂的应用有效改变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状态,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关于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糖尿病与中医学“消渴病”相类似,其并发症可归于虚劳、胸痹、中风等范畴。本病的中医病因比较复杂,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过于劳累、纵欲过度以及外感热邪等均可致阴虚燥热而发为消渴。
糖尿病患者能吃花生吗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花生的,但是要注意适量不可以多吃,以免花生中的油脂影响病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我国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病因很多,一般认为是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因素引发胰岛素的分泌缺陷。表现出胰岛素分泌的绝对不足,或者是相对不足。还有一种认为是一胰岛素受体的缺陷引发胰岛素抵抗,导致的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一个代谢性疾病。其中包括1型、2型、特殊类型以及妊娠糖尿病。临床表现多半以三多一少为典型的临床表现,而还有一些其他不被人发现的一些临床症状。比如说皮肤瘙痒、皮肤疖肿这些等等。那么由于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身体的各个组织。比如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组织的一个慢性损伤,而从而引发功能障碍。因此说糖尿病从表面上看,就是一个多饮多尿的一个病症,但是背后却是足以引发致残、致死的并发症非常的严重。因此说认识糖尿病,从而的很好治疗糖尿病至关重要。
语音时长 01:53

2020-02-19

59384次收听

01:28
食物交换份怎么算
主食和主食可互换;蛋白质和蛋白质、蔬菜和蔬菜可互换,切记互换原则只能是同类之间互换。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常会使用食物交换份,在使用食物交换份的时候要遵循一个同类互换的原则,即必须在同类食物中进行等份的交换。首先,主食和主食可互换,比如,50克大米可以和50克玉米面互换,还可以换成200克土豆。其次,蛋白质和蛋白质、蔬菜和蔬菜也可互换,如50克的瘦猪肉可以和80克的鱼互换。最后,要切记互换原则只能是同类之间的互换,如瘦猪肉换成馒头,就不是同类交换。通过同类交换的方法,可以获得多种不同的食谱,但营养价值和热量相同。
糖尿病人能喝牛奶吗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很喜欢喝牛奶,的确是很好的食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需要特别注意,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喝牛奶的,喝一些牛奶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是不同情况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的牛奶类型是有所不同的。
糖尿病怎么预防
预防糖尿病最主要的是建立好的生活方式,糖尿病又被称为文明病、生活方式病,所以建立正常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防止糖尿病发生。如饮食节制、运动、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糖尿病前期患者应选择中药、药膳、膏方防止病情发展到糖尿病。中医非常强调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糖尿病没有发生时,如果本身有家族史,亲戚、父母或者家族其他成员里有糖尿病患者,就得高度关注。糖尿病预防包括以下几点:1、饮食要节制非常重要,尤其高脂热量饮食、高蛋白饮食不要吃太多。2、要运动,劳逸结合,不能成天坐着,久坐伤气、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总坐着气血会淤滞。3、保持心情舒畅,好心态有利于糖尿病预防。4、如果糖尿病已经是前期,空腹血糖已经高了或者餐后血糖超过7.8,这时应根据体质选择中药、药膳、膏方,防止进一步发展到糖尿病,非常有意义。
语音时长 01:33

2019-06-14

59426次收听

甲减有哪些症状
甲减,分成亚临床甲减和显性的甲减。亚临床甲减是指患者的T3、T4水平,也就是说甲状腺激素还是正常的。但是促甲状腺激素,又称为TSH升高了。这个时候的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是怕冷,或者觉得无力,但是病情不太严重。到了甲减比较明显的时候,除了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以外,还有明显的T3、T4降低,这个时候患者就会出现各种症状。比如儿童的幼年甲减,是指儿童自出生以后就患有甲减,他的智力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基本上是一个智障型儿童。如果患者成年以后发生了甲减,也可以表现为思维减退,老忘记事情、记不起来、记忆力减退,还有的症状是怕冷,夏天也不太能出汗,皮肤也会变粗糙,讲话声音也变哑,各种活动都觉得没动力,患者会处在一个特别消沉、不太活跃的一个状态。
语音时长 02:06

2019-06-11

64447次收听

01:39
甲减是怎么引起的
甲状腺本身被破坏与垂体功能减退都会引起甲减。一、比如手术把甲状腺切除,或者同位素碘131治疗甲亢以后,甲状腺细胞被破坏。或者有特殊情况,比如桥本病、又称为桥本甲状腺炎,引起甲状腺功能障碍,会表现为甲减。二、脑垂体产生一种激素称为促甲状腺激素。其作用是让甲状腺正常分泌。所以如果垂体功能减退,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不工作,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
01:29
糖尿病中医叫什么
糖尿病在传统中医里叫消渴。消渴是指“三多一少”,“三多”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一少”即体重越来越轻、消瘦。这也是糖尿病典型的表现。但是现在不同。现在糖尿病人有可能既不瘦,也不多吃、多喝,但是糖尿病很严重。所以,时代不一样,表现也会不一样,中医不能根据以前的观点认为患者肯定是消渴。有可能消渴是糖尿病,有可能糖尿病的表现不是消渴,要因人而异。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DR防治的首要前提是有效控制血糖,有研究表明,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稳定在6%~7%范围能够有效延缓或减轻已经存在的DR的发展。而其他诸如高血压控制水平、血脂情况、是否吸烟等全身情况和生活习惯也已经被证明与DR的发展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