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维生素c吗

发布时间:2019-12-1053034次收听

语音内容:

糖尿病的患者是可以吃维生素c的,维生素c是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清除身体的自由基,防止自由基对身体器官造成伤害。

因此糖尿病患者吃维生素c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对身体是有一定的好处。但是维生素c也不能过量的服用。过量的服用维生素c也可以导致中毒。因此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在饮食的选择上选择含维生素c比较多的食物。

比如说一些含维生素比较高的水果蔬菜。这样既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也防止大量能量的摄入。因此糖尿病患者适当吃维生素c是有益无害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影响糖尿病血糖生成指数的因素
影响糖尿病血糖生成指数的因素主要有食物种类、加工方式、膳食纤维含量、食物成熟度以及进食速度等。血糖生成指数是衡量食物引起血糖升高速度的指标,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具有重要意义。1、食物种类不同种类的食物对血糖生成指数的影响...
做血常规检查能吃饭吗
如果是单做血常规,是可以吃东西的。血常规主要检查里面的几个项目,白细胞总数、白细胞的分类、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各自的数目,红细胞、血色素和血小板,吃饭、喝水是影响不大的。但是很多患者到医院去做检查的时候,通常不是做单纯的血常规,一般来说通常会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电解质和肝功、生化东西,对吃饭和喝水影响比较大。有一个项目,比如血糖,做电解质、血糖的时候,吃饭对血糖的影响就比较大了。另外,如果不是单独的血常规,还要查尿酸以及生化,都是不允许吃饭的。做生化里面包括转氨酶,包括血脂的东西,对吃饭和喝水影响都比较大,这是做抽血的检查。所以单做血常规可以吃饭、喝水,但是如果同时做血常规、电解质、生化、血糖,以及血脂等,就不要吃饭,也不要喝水了。另外到医院除了做血常规之外,可能很多人还需要做超声,做超声也是不要吃饭的。因为超声对吃饭的时候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做腹部的超声,吃饭以后腹腔脏器通常会影响超声的检查。另外除了抽血之外如果还要做CT,尤其增强的CT也不要吃饭。所以可以笼统的说,做血常规可以吃饭,但是做其他的就不要了。
语音时长 02:20

2021-10-15

60930次收听

03:08
尿液里有酮体是什么原因
尿酮体阳性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糖尿病的病人可以出现酮体的阳性。第二,在饥饿状态下,尿酮体可出现阳性,所以单纯见到尿液中的酮体阳性,首先考虑是否有糖尿病的可能,其次考虑是否在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长时间没有饮食,从而出现酮体阳性,都属于生理的情况。第三,糖尿病的病人,大量的服用糖尿病的药物,或在未进食时使用胰岛素,也可引起酮体的阳性,也是常见的原因。所以,单纯的尿酮体阳性,建议患者还是要进行复查,饮食之后,复查如果尿酮体转为阴性,就没有太大问题。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为了健康要做好预防疾病的产生。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性疾病,想要预防这种并发症的产生就要注意药物的使用量、注意运动的量、随身携带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糖尿病足是什么病
糖尿病足是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所致。糖尿病足属于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糖尿病足的症状可见足部皮肤发凉,小腿抽筋、出现夜间痛、静息痛、下垂痛,疼痛在行走时加重;足部皮肤干燥;足部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怕冷或灼热感、针刺等;感觉迟钝,甚至正常感觉消失,疾病进展可发生脚趾坏疽,甚至下肢坏疽,截肢等。典型三大症状: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可以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常发生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男性多见。通过血糖监测、外周神经检查、外周血管彩超检查等,可以确诊。早期预防可以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语音时长 01:28

2020-01-14

62743次收听

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环境免疫因素也可引起糖尿病。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3、免疫因素也参与其中。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语音时长 02:10

2019-12-30

64487次收听

糖尿病怎么食疗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以及活动强度来控制总量,再分配到三大物质合理地进行分配,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质25%~30%,脂肪摄入小于30%,需要少吃多餐高纤维素以及清淡饮食,不沾烟酒或糖尿病的三饮都是多吃一些五谷杂粮,豆制品,以及苦瓜,洋葱,香菇,柚子,南瓜等等。三不饮也就是使血糖迅速升高的一些食物,以及含血脂高的食物都尽量避免,另外就是避免饮酒,降血糖有一个饮食的顺序,可以先吃一些生的黄瓜,西红柿或者先喝汤,先吃菜,再吃主食。另外需要细嚼慢咽,在餐桌上吃,要专心吃,集中吃不要加餐,多吃一些带叶子的带根的食物,不吃油炸的过食物,不吃淀粉很高的食物。在两餐之间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可以加一些水果,要少油,油汤尽量避免喝,另外就是尽量的吃煮,蒸,凉拌的菜,尽量吃清蒸的鱼,少放佐料的食物,少吃煎炸的食物。
语音时长 02:15

2019-12-09

59072次收听

02:00
糖尿病能吃什么水果
需要根据水果的含糖量,结合自身情况或血糖情况合理的选择水果。优先选择:李子、杏、小叶桔、柚子、柠檬、芒果、木瓜、西瓜等。因水果的含糖量不同,被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含糖量大于20%,这类水果尽量少选或者是不选。如雪梨、红果、枣、芭蕉、菠萝蜜、香蕉、椰子等。第二类,含糖量在10%到20%的水果,如苹果、梨、桃、樱桃、葡萄、石榴、桑葚、黑加仑、无花果等。第三类,含糖量小于10%的水果,优先选择。如李子、杏、小叶桔、柚子、柠檬、芒果、木瓜、西瓜等。
民间老中医降血糖的小方法
一般情况下,没有“民间老中医降血糖的小方法”一说,想要降血糖应当采取科学的方式,例如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口服降糖药等。具体分析如下:
01:45
儿童糖尿病可以治愈吗
儿童糖尿病不可以治愈。儿童糖尿病主要有两种,最常见的儿童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主要是靠胰岛素注射治疗。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一些儿童喜欢高热量的饮食,比如汉堡、炸鸡,同时运动量比较小,导致了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这些患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引起的糖尿病。患者如果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积极减体重,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
一型糖尿和二型哪个严重
这两种糖尿病都很严重,但是从胰岛功能而言,1型糖尿病人的病情应该要更严重。因为刚得病的时候,1型糖尿病人的胰岛功能破坏非常严重,几乎全部都丧失。而人体能够降低血糖的只有胰岛素,所以胰岛不能分泌胰岛素,患者的高血糖就会非常严重,血糖可以到十几、二十几甚至三十、四十以上。患者的症状也会很明显,就是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这些症状很明显。时间久了之后,1型糖尿病会发生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而2型糖尿病人,由于它的起病年龄比较晚,胰岛功能破坏也比较慢。刚开始的时候血糖也仅仅是轻度升高,所以他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这个时候似乎感觉2型糖尿病人的病情不严重。但是2型糖尿病人同样会发生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和急性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病变、视网膜肾病等,所以这两种病都非常严重。
语音时长 01:47

2019-06-11

55592次收听

02:00
甘油三酯高的危害
高甘油三酯血症,第一个最严重的危害是导致胰腺炎。甘油三酯升高以后,特别是甘油三酯大于5。7mmol/L,血液会呈一种白色的状态,像油脂。如此高含量的油脂会阻塞胰腺的导管,导致胰腺炎。胰腺炎的死亡率非常高,大概在90%以上。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第二个危害是容易导致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一些代谢性疾病。高甘油三酯血症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加重,造成糖尿病的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也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最后引起心肌梗死等代谢综合征。因此要及时控制高甘油三酯
尿酮体1+是什么意思
尿酮体1+主要是代表尿酮体含量异常,表示检查结果是阳性。此时可能是过于饥饿等生理性因素所致,而如果是处于妊娠期,就也会出现类似症状。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患上了肠胃感染疾病,或者是酮症酸中毒有关,可考虑糖尿病和结核病等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能活多久
糖尿病到底能活多久,根据病情的轻重来决定,轻微的糖友只要及时进行科学的治疗,一般对患者的寿命无碍。患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积极治疗,通常存活期限可以在五年以上,糖尿病患者是需要定期监测血糖的,同时还要坚持服用药物、保证日常饮食的科学、规律地进行生活。
01:59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的常见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并伴有体重减轻的症状,但是从临床上来看,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会表现为乏力、消瘦、皮肤瘙痒、胸闷、心慌、反复感染以及视力出现问题等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