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抑郁症是什么

双相抑郁症一般是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与躁狂或轻躁狂交替发作。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期与单相抑郁症症状相似,但伴随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是核心特征,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脑结构异常、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需通过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进行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病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部分基因变异可能影响神经递质受体功能或离子通道活性,导致情绪调节异常。对于有家族史者,建议家长密切观察情绪波动,早期发现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临床常用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等可帮助控制症状,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与双相抑郁发作相关。抑郁期可能出现这些递质功能不足,而躁狂期则可能过度活跃。此类患者需避免自行使用抗抑郁药,以免诱发躁狂发作。医生可能联合使用喹硫平片、拉莫三嗪片等药物调节神经递质平衡,同时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等情绪调节相关脑区功能连接异常可能影响情绪稳定性。结构性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部分患者存在脑区体积变化或代谢活动改变。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可作为辅助手段,配合奥氮平口崩片等药物改善症状,但需专业机构规范操作。
长期压力、创伤事件或睡眠节律紊乱可能触发易感个体发病。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患者识别情绪变化前兆,建立应对策略。家属应协助维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刺激。阿立哌唑口腔溶解片等药物可帮助稳定情绪波动,需注意可能出现的代谢副作用。
双相抑郁常合并焦虑障碍、物质滥用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问题,增加诊断和治疗难度。完善体格检查和精神评估可减少误诊,碳酸锂缓释片等药物需根据共病情况调整方案。患者应避免酒精摄入,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双相抑郁症患者需保持规律生活节奏,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家属应协助监测情绪变化和服药情况。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情绪,但需避免竞技性高强度运动。饮食上注意均衡营养,限制咖啡因摄入,可适当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若出现睡眠障碍或情绪持续恶化,须及时联系主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切勿自行增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