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10.5代表到什么程度
发布时间:2022-06-1015946次收听
语音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语音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倍长平适合什么人服用
倍长平通常是指倍长平®考格列汀片,该药物一般适合缓解2型糖尿病相关症状,适用于成人。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可能由遗传、肥胖等因素诱发,通常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双周口服倍长平®考格列汀片进行治疗。该药物是一种DPP-4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DPP-4活性,帮助患者降低血糖。该药物通常适合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可以显著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餐后血糖。此外,该药物的半衰期比较长,可达131.5小时,而且采用了葡萄糖依赖性降糖机制,因此低血糖的风险比较小,副作用少,药物相互作用也少。另外,肾功能不全及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此药,通常无需调整剂量,偶有不规律服药也不影响降糖效果、不增加低血糖风险。除了遵医嘱单独用药,倍长平®考格列汀片与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使用,有助于进一步控制血糖。如果伴随血脂升高的情况,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达信阿托伐他汀钙片,有助于降低血脂。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适当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大豆、猕猴桃等,但不要吃高糖的食物,如奶茶、糖果、蛋糕等,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餐后2小时血糖9.6mmol/L算不算正常

餐后2小时血糖9.6mmol/L是不正常的,正常情况下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应低于7.8mmol/L,如果说经过多次血糖OGTT的检查,餐后2小时的血糖是9.6mmol/L左右,提示糖耐量受损,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餐后2小时的血糖超过11.1mmol/L才会诊断为糖尿病。糖耐量受损也就是人体对于葡萄糖的耐受程度差了,一般来说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体内血糖浓度逐渐达到高峰,两小时后血糖会逐渐下降,在这个过程中胰岛素对于血糖的调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餐后三小时的血糖基本会恢复到空腹的状态。如果胰岛素分泌异常或者是其他原因造成体内胰岛的素抵抗现象,胰岛素不能正常地行使降糖的作用,就会造成糖耐量受损,此时餐后2小时血糖就会异常升高。可以说,糖耐量受损是糖尿病的前期,如果此时不积极进行干预和治疗,容易发展为糖尿病。所以,餐后血糖明显升高,但是在11.1mmol/L以内的人群,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地进行调理和必要的治疗。饮食方面,注意清淡低脂低盐和低糖的饮食;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降低体重,帮助降低血糖;定期进行血糖的监测,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口服一些降糖的药物来降低血糖,如格列吡嗪、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等。
化验血糖需要空腹几个小时

化验血糖,一般如果需要查空腹血糖,要停止饮食八到十二个小时,一般空腹血糖的标准是停止饮食八到十二个小时,中间的血糖称之为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是3.9-6.1mmol/L。≥7mmol/L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6.1mmol/L-7mmol/L之间称为空腹高血糖,所谓的IFG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餐后血糖指的是吃饭的第一口到餐后两小时的血糖,称为餐后血糖。所以检查血糖的时候一般要求头一天晚上八到十点以后就停止饮食,第二天早晨十点以后禁止饮食,第二天早晨八点左右去查血是比较准确的范围。如果空腹时间过长或者过短,可能血糖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建议,一定要在这个范围之内去检测,可能得到的结果是比较更接近于所需要的静脉血的标准。对于止血,实际上也是按这个要求,只是止血作为糖尿病治疗的监测,不作为糖尿病诊断的标准,所以检测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时间之内及时的到医院去就诊、检查,避免血糖出现了波动以后,不利于判断是否为一个正常的状态。

血糖7.0要吃药吗
血糖7.0mmol/L,如果是空腹血糖,则够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因为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作为诊断标准,够这个标准,如果大于两次以上,就诊断为糖尿病,则需要药物的干预治疗。如果是餐后血糖,餐后血糖正常范围指餐后两小时是3.9到7.0mmol/L,则是一个正常的血糖。具体的情况,需要及时地到医院就诊、检查,明确诊断。如果够诊断标准,则是吃药的标准,如果不是,则不需要吃药。所以检查到血糖异常后,要及时地到医院就诊,挂内分泌科,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

手掌感觉有针刺感怎么回事
手掌感觉到针刺感,有以下原因:一、和运动锻炼有关系。像羽毛球、高尔夫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员,引起了外周神经的损伤,出现了手掌的麻木、刺痛感。二、和慢性病有关系。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达标,持续了10年或者15年以上,就会出现身体末梢神经的一些病变,出现手掌的麻木、刺痛情况。三、跟贫血有关系。长期的贫血,神经末梢失去了营养,也可能会出现末梢神经的发炎,也会出现手掌刺痛的情况。出现手掌刺痛,首先要寻找原因么,做一些相应的检查,对症治疗。
糖尿病患者哪些锻炼可以做
糖尿病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两大基石之一。其原则是:因人而异,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糖尿病运动疗法应做“有氧运动”,每周3~5次。那么,糖尿病患者哪些运动可以做呢?
糖尿病控制需要哪些指标达标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疗法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但只是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减少未来并发症的发生,应同时控制好患者的体重、血压、血脂和血黏度。
学蝗虫的姿势预防糖尿病
瑜伽姿势是人们通过观察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状态总结出的防病保健动作,被评估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患者可以试试半蝗虫式动作,不仅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还能够消除腰骶部疼痛,减轻疲劳.
大部分的糖尿病可以预防
不管什么疾病都是患病了对患者的身体就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呢,如果多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在生活中及早的做好防范的工作,那么就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了,也会减少一些没有必要的麻烦呢,具体的预防措施有什么呢。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为了健康要做好预防疾病的产生。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性疾病,想要预防这种并发症的产生就要注意药物的使用量、注意运动的量、随身携带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糖尿病该怎么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从教育、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疗。一、糖尿病的教育。患者要学习糖尿病有关知识,逐步改掉以前不良生活习惯,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糖尿病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全面认识糖尿病,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控制饮食、如何锻炼、如何用药、如何应对低血糖反应、如何应对急慢性并发症等。二、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措施,无论病情轻重,无论使用何种药物治疗,均应长期坚持饮食治疗。三、运动治疗也是糖尿病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要求糖尿病患者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病情控制。四、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是指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选用合适的治疗药物,使血糖维持在基本正常水平,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五、血糖监测。监测血糖需要技巧,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及时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饮食禁忌

从严格上来讲没有严格的禁忌,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什么都可以吃,不过要限制总量,因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要定时定量,根据身高,体重以及活动量制定,每天需要的总量,只要热卡不超过这个总量就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含糖分比较高的食物,它的热卡升的比较快,像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尽量的避免食入。如果是高糖的饮食,那么吃很少一点就达到了热卡,那么吃一点会有饥肠辘辘的感觉,没有幸福的饱腹感。另外就是含热卡比较高的高油脂的食物,尽量少吃。目的是一样的,我们平时在做菜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的少放盐,少放油,避免油炸的,以及避免爆炒,糖醋等等,这些做法会在短时间内血糖急剧的增高,不注意就会摄入过多的热卡,引起血糖的波动,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另外就是一定要禁浓的咖啡食物,还有就是戒烟限酒。
糖尿病最严重的症状是什么

针灸能降血糖吗
针灸对降血糖有一定帮助。针灸能帮助调整胰岛素对糖的合成代谢,也能加快糖的分解,并能刺激神经系统,促进胰岛素分泌。但是如果病人的血糖没有控制好,在比较高的情况下不主张针灸治疗。因为针灸毕竟是一种介入性的治疗,要扎入病人皮肤,如果病人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他感染的概率就会升高。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出现,暂时不宜针灸治疗。建议患者在血糖控制相对理想的情况下,再来配合针灸治疗。在患者出现了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肢体的一些感觉功能障碍的时候,可以配合针灸治疗,并且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只靠中医针灸降血糖,效果并不是很好。现代医学研究,糖尿病也是多基因、多位点、多因素引起,治疗也是要采取药和针配合治疗,只靠针灸治疗不可取。

糖尿病怀孕后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发现怀孕后,第一要停掉所有的口服降糖药,改为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来控制血糖。对于血糖的监测,至少每天测4到6次。因为孕期对血糖的管理更为严格,要求空腹血糖,睡前血糖以及餐前血糖在3.3到5.3mmol/L,餐后一小时血糖要小于等于7.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6.7mmol/L。第二,孕期饮食。一般需要一天5到6餐,既要保证热量需求,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的生长发育,其次不能因为控制的过于严格而出现饥饿性酮症。第三,运动。在早期和中期、晚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适量运动。孕早期注意避免过度运动造成的流产。糖尿病孕妇完全可以自然生产,要根据产科医生根据情况决定。生完孩子后,胰岛素量的需求大幅度的减低,所以在生完孩子后仍要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甚至停用胰岛素。
为你推荐
语音答疑
短视频
语音答疑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隐性糖尿病是糖尿病吗
- 2 妊娠糖尿病和糖尿病的区别
- 3 妊娠糖尿病是真糖尿病吗
- 4 妊娠糖尿病是真的糖尿病吗?
- 5 糖尿病足是不是糖尿病吗
- 6 槭糖尿病是糖尿病吗
- 7 什么是糖尿病
- 8 糖尿病呢怎么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