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低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胸外科编辑 医心科普
14次浏览

关键词: #低烧

长期低烧可能是感染、免疫异常、肿瘤或内分泌失调等疾病信号,需结合具体症状排查病因。常见诱因包括慢性炎症、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淋巴瘤等。

1 感染性疾病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低烧的常见原因。慢性扁桃体炎、牙周脓肿等局部感染灶可能持续释放炎性介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表现为午后低热伴盗汗,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合并尿频尿急。寄生虫如疟原虫会引起周期性发热,需通过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确诊。

2 自身免疫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僵伴37.3-38℃低热,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出现蝶形红斑。这些疾病通过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检测诊断。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时,炎症因子持续刺激体温调节中枢。

3 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典型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与不规则发热,白血病患者可能有牙龈出血史。实体瘤如肝癌、肾癌的肿瘤坏死因子也会导致吸收热。建议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和影像学检查。

4 内分泌代谢异常

甲亢患者基础代谢率升高,体温常维持在37.5℃左右,伴心悸和体重下降。更年期女性激素波动可能引起潮热盗汗。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易合并隐匿性感染。

5 功能性低热

青年女性多见,体温波动在37-37.8℃之间,晨起正常而午后升高,各项检查无异常。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

长期低烧超过两周应及时就诊感染科或内科,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片等基础检查。记录每日体温曲线有助于医生判断热型,避免自行服用退烧药掩盖病情。特定人群需警惕:结核患者接触史者要做PPD试验,长期吸烟者需排除肺癌,艾滋病高危人群应检测HIV抗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