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的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病因未完全明确的慢性疾病,与遗传、环境、生理等多因素相关。控制需结合药物、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监测。
1.遗传因素
约30%-50%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父母患有高血压时子女发病风险增加3-4倍。特定基因如ACE、AGTR1可能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建议有家族史者从30岁起每年测量血压,孕前进行遗传咨询。
2.环境因素
钠摄入过量是重要诱因,每日盐分超过5克可使血压上升2-8mmHg。长期处于PM2.5超75μg/m³环境会加速血管硬化。建议使用低钠盐替代品,雾霾天佩戴N95口罩并减少户外停留。
3.生理机制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导致一氧化氮分泌减少,血管收缩因子ET-1过度表达。肥胖者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BMI超过24者需通过有氧运动减重,每周进行150分钟快走或游泳。
4.病理发展
早期表现为晨起头晕、颈项僵硬,长期未控制可能引发左心室肥厚。眼底动脉硬化分级达到Ⅱ级以上时,10年内发生脑卒中风险增加40%。确诊后应立即启动治疗,血压控制目标为小于130/80mmHg。
药物治疗方案包含三类首选: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非药物干预包括DASH饮食(每日蔬菜500克、全谷物300克)和抗阻训练(每周2次弹力带练习)。
定期监测家庭血压早晚各一次,避免情绪激动和憋尿测量。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需每3个月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血压持续超标时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