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胸的病理分期及临床表现是什么

脓胸是胸膜腔内化脓性感染导致的脓液积聚,病理分期包括渗出期、纤维脓性期和机化期,临床表现为胸痛、发热、呼吸困难等。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抗生素、胸腔引流或手术干预。
1. 病理分期
渗出期:感染初期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浆液性渗出物积聚,含少量中性粒细胞。胸水呈淡黄色,细菌培养可能阳性。
纤维脓性期:病程7-14天,纤维蛋白沉积形成分隔,脓液变稠呈黄白色。胸膜表面形成纤维蛋白膜,导致肺膨胀受限。
机化期:2-4周后成纤维细胞浸润,形成厚纤维板包裹肺组织。胸膜增厚可达2-3cm,可能造成永久性肺功能损害。
2.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胸痛(发生率85%),随呼吸加重的刺痛感;高热(39-40℃)伴寒战;进行性呼吸困难。体征可见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慢性期可能出现杵状指(趾)和贫血。
3. 诊断方法
胸部X线显示胸腔积液征象,CT可明确脓腔范围及分隔情况。诊断性胸腔穿刺获取脓液,革兰染色找到细菌可确诊。脓液pH<7.2、葡萄糖<40mg/dl、LDH>1000IU/L是典型实验室特征。
4. 治疗措施
抗生素治疗需覆盖需氧菌和厌氧菌,常用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疗程4-6周。胸腔引流选择28-32F大口径导管,必要时使用尿激酶溶解纤维分隔。手术方式包括胸腔镜清创术(适用于早期病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慢性期)、胸廓成形术(严重病例)。
脓胸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干预,渗出期及时引流可避免进展为机化期。慢性脓胸可能遗留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术后需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评估肺复张情况,营养支持对促进组织修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