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癌病理特征有哪些

关键词: #病理
关键词: #病理
肺泡癌的病理特征主要有癌细胞沿肺泡壁生长、缺乏间质浸润、瘤细胞异型性低、肺泡结构保留、黏液分泌增多等。肺泡癌属于肺腺癌的特殊亚型,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
肺泡癌的肿瘤细胞呈单层或复层排列,沿原有肺泡壁贴壁式生长,形成特征性的鳞屑样生长模式。这种生长方式使肿瘤与正常肺组织界限模糊,影像学上常表现为磨玻璃样结节。病理切片可见肿瘤细胞取代原有肺泡上皮,但基底膜结构保持完整。
区别于其他肺癌亚型,肺泡癌通常不破坏肺泡间隔结构,间质内少有纤维组织增生或炎性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局限于肺泡腔内生长,不侵犯血管或淋巴管,这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部分病例可能出现微浸润灶,但范围不超过5毫米。
肺泡癌细胞分化程度较高,核浆比例接近正常细胞,核分裂象少见。细胞形态多呈立方形或柱状,胞质淡染,细胞核大小均匀。这种低异型性特征易导致细针穿刺误诊为良性病变,需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物如TTF-1、NapsinA辅助诊断。
病变区域仍保留完整的肺泡腔结构,肺泡隔未见明显增厚。肿瘤细胞沿原有气道扩散形成多灶性病变,但各病灶间肺组织基本正常。这种结构保留是影像学上出现空气支气管征的病理基础,也是区分转移性腺癌的重要依据。
约三成病例可见肿瘤细胞胞质内黏液空泡,肺泡腔内积聚嗜碱性黏液物质。黏液分泌型肺泡癌需特殊染色证实,这类亚型更易发生气道播散。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大量黏液颗粒,细胞顶端有微绒毛结构。
确诊肺泡癌需结合影像学与病理检查,建议患者避免吸烟及接触二手烟,保持居住环境通风良好。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肺功能变化,出现持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日常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增强肺活量,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