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期间脚后跟疼怎么回事

月子期间脚后跟疼痛主要与激素变化、钙质流失、受凉或劳累有关,可通过补钙、热敷、足部按摩缓解。
1. 激素水平波动
怀孕及产后体内松弛素水平较高,导致韧带松弛,足部承重增加,足底筋膜易受牵拉引发炎症。雌激素水平下降也会加速钙流失,影响骨骼强度。
2. 钙质缺乏
哺乳期每日钙需求增至1200mg,若饮食摄入不足,可能引发骨质疏松或肌肉痉挛,表现为足跟刺痛。建议每日饮用500ml牛奶,搭配豆制品、深绿色蔬菜,必要时补充碳酸钙或柠檬酸钙制剂。
3. 足部受凉或劳损
产后气血虚弱,足跟暴露于冷环境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长时间抱娃或站立加重足底压力,诱发跟骨骨膜炎。可用40℃艾草水泡脚15分钟,穿带缓冲垫的软底鞋,避免赤脚行走。
4. 病理因素
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伴晨僵,需排查类风湿关节炎或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急性发作时足跟红肿热痛,需检测血尿酸。超声检查可确认是否存在跟腱滑囊炎。
缓解方法需综合应用:
- 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日1次,每次0.3g)短期止痛,硫酸氨基葡萄糖营养软骨。
- 理疗:红外线照射每次20分钟,每日2次;拇指按压涌泉穴、昆仑穴各3分钟。
- 运动:坐姿足底滚网球5分钟,踝泵运动(勾脚尖-绷直)每组15次,每日3组。
月子期足跟疼多为生理性,但需警惕病理性损伤。保持足部温暖,控制每日站立时间在4小时内,疼痛加剧时及时骨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