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肚子拉稀水怎么解决

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22次浏览

关键词: #拉肚子 #宝宝

宝宝拉稀水样便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优先口服补液盐,必要时就医排查感染性病因。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或喂养不当,家庭护理需调整饮食并预防脱水。

1. 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主因,表现为水样便伴发热呕吐。病毒性腹泻具有自限性,病程约3-7天。护理重点在于预防脱水,每排便后补充50-100ml口服补液盐Ⅲ,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加重渗透性腹泻。母乳喂养应继续,配方奶喂养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

2. 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会导致黏液血便伴高热,需化验大便常规确诊。确诊后需使用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同时服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注意消毒奶瓶餐具,处理粪便后彻底洗手。出现嗜睡、尿量减少等脱水体征需静脉补液。

3. 喂养问题

过早添加辅食或奶粉冲调过浓可能引发渗透性腹泻。6个月内婴儿应坚持纯母乳喂养,转奶期需按顿逐步替换。腹泻期间暂停高纤维食物,改为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乳糖不耐受患儿可临时使用水解蛋白奶粉,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常规喂养。

4. 家庭护理要点

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每次稀便后补充10ml/kg体重补液盐。保持臀部清洁,使用含氧化锌护臀霜预防尿布疹。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益生菌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或出现血便、腹胀需急诊处理。

预防婴幼儿腹泻需注意手部卫生,定期消毒玩具,避免生冷食物。轮状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重症腹泻。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强肠道抵抗力,建议坚持喂养至2岁。轻度腹泻通过饮食调整多可自愈,但新生儿或早产儿出现水样便需立即就医评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