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什么病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导致的长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关节畸形和运动障碍。
1、病毒损伤: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攻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神经细胞不可逆坏死。受损神经元支配的肌肉失去神经信号传导,逐渐出现肌力下降。急性期后6个月至2年内,约40%患者会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
2、肌肉萎缩:
由于运动神经元死亡,受累肌肉长期失神经支配,肌纤维逐渐被脂肪和结缔组织替代。常见于下肢股四头肌、胫骨前肌等,表现为肢体周径明显缩小,肌张力低下伴肌力评级0-3级。
3、关节畸形:
肌肉力量失衡导致关节生物力学改变,常见足下垂、膝反张和脊柱侧弯。如腓肠肌挛缩引发马蹄内翻足,长期可继发骨关节炎。畸形程度与发病年龄相关,儿童期感染者更易出现骨骼发育异常。
4、运动障碍:
后遗症患者典型表现为跛行、步态异常或需辅助行走。上肢受累者可出现握力减退,严重者需轮椅代步。部分患者存在进行性肌无力综合征,在发病15-40年后出现新发肌力下降。
5、伴随症状:
约30%患者合并呼吸肌无力,需夜间呼吸支持。长期制动可能引发骨质疏松、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存在慢性疼痛综合征,与肌肉痉挛和关节负荷异常有关。
后遗症期需终身康复管理,建议定制矫形器改善步态,水中运动可减轻关节负荷,每日进行30分钟抗阻训练维持残存肌力。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定期肺功能监测对呼吸肌受累者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