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打上石膏可以轻微走路吗

关键词: #脚踝
关键词: #脚踝
脚踝打上石膏后通常禁止负重行走。石膏固定的主要目的包括保护骨折端稳定、促进软组织修复、避免二次损伤,具体执行需根据损伤类型、愈合阶段及医生指导决定。
稳定性骨折如无移位的内踝骨折,可能在医生允许下使用步行靴辅助部分负重。粉碎性骨折或关节面受累者需严格禁止患肢受力,轻微活动也可能导致骨块移位。
急性期(伤后2周内)绝对禁止负重,此时骨痂尚未形成。4-6周后经X光确认纤维骨痂形成,可能允许拄拐部分负重,完全负重需等待临床愈合(通常6-8周)。
短腿石膏固定范围超过踝关节时,步行易导致石膏断裂或皮肤压疮。新型高分子石膏虽重量轻,但仍需配合拐杖分散压力,不可独立承重。
早期负重可能引发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或创伤性关节炎。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生石膏内骨折端塌陷,需延长制动时间。
需活动时可使用轮椅或拐杖代步,患肢保持悬空。康复期推荐水下步行训练,利用浮力减轻关节负荷,同时维持肌肉张力。
石膏固定期间应保持足趾主动屈伸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每日检查石膏边缘皮肤有无红肿。饮食需增加蛋白质、钙质及维生素D摄入,如牛奶、鱼肉、蛋黄等,促进骨痂形成。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肿胀,避免侧卧压迫石膏。拆除石膏后需逐步进行踝泵训练、平衡板锻炼恢复关节活动度,6个月内避免剧烈跑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