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转氨酶高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危害

肝脏转氨酶升高可能由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损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肝治疗、病因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转氨酶持续升高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危害。
1、病毒性肝炎:
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因,病毒复制会直接损伤肝细胞膜,导致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释放入血。这类患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配合水飞蓟宾等保肝药物。长期未控制可能进展为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
2、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或酒精性脂肪肝均可引起转氨酶轻度至中度升高,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导致细胞代谢紊乱。需通过戒酒、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措施治疗。持续发展可能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增加肝癌风险。
3、药物性肝损: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抗结核药物、部分抗生素等可通过直接毒性或过敏反应损伤肝脏。表现为用药后转氨酶急剧升高,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等解毒剂。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衰竭。
4、酒精性肝病:
长期饮酒会导致肝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转氨酶升高多伴随γ-谷氨酰转肽酶异常。强制性戒酒是关键治疗措施,配合多烯磷脂酰胆碱修复肝细胞膜。持续饮酒可能引发酒精性肝硬化。
5、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肝炎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因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导致转氨酶升高。需通过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肝病。
日常需保持低脂低糖饮食,限制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避免滥用药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有助于改善肝脏代谢。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发现转氨酶持续异常应及时完善肝炎病毒筛查、肝脏超声等检查,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肝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合并糖尿病或肥胖者需同步控制代谢指标,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时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