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胎儿有没有溶血症

判断胎儿是否患有溶血症需通过产前血液检测、超声检查、抗体筛查、羊水穿刺及胎心监护等医学手段综合评估。
1、产前血液检测:
孕妇需定期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若母亲为Rh阴性血且存在抗D抗体,或ABO血型不合时,可能引发胎儿溶血。检测母体血液中抗体效价可评估胎儿溶血风险,效价越高风险越大。
2、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可观察胎儿肝脾肿大、胎盘增厚等溶血特征性表现。中晚期妊娠时若出现胎儿皮肤水肿、胸腔积液或腹水,提示可能出现严重溶血性贫血,需进一步确诊。
3、抗体筛查:
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孕妇血清中是否存在IgG类血型抗体。若检出抗A、抗B或抗D等抗体,需结合效价判断胎儿受累程度,抗体效价超过1:16具有临床意义。
4、羊水穿刺:
通过测定羊水中胆红素吸光度差值(ΔOD450)评估溶血严重程度。该检查适用于孕18周后高风险孕妇,可同时进行胎儿血型基因检测,但存在0.5%-1%流产风险需谨慎选择。
5、胎心监护:
严重溶血会导致胎儿贫血缺氧,表现为胎心基线变异减少、正弦波等异常图形。孕32周后可通过无应激试验和生物物理评分监测胎儿状况,异常时需紧急处理。
孕妇应保持规律产检,Rh阴性血型者孕28周可预防性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日常注意胎动计数,避免剧烈运动,保证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如出现胎动异常或宫缩频繁需立即就医。妊娠期间严格遵医嘱进行血清学监测,必要时转诊至具备新生儿换血条件的医疗机构待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