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脏骤停可能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
1、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心脏骤停最常见原因。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易引发室颤,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治疗,后期可能需冠状动脉介入或搭桥手术。
2、严重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会直接导致泵血功能丧失。这类心律失常常与心肌瘢痕、离子通道病有关,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植入式除颤器等器械治疗。
3、心肌病: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会引起心脏结构异常,心肌收缩力下降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需定期监测心功能,严重者需考虑心脏移植。
4、电解质紊乱:血钾异常(过高或过低)会干扰心肌电传导,血镁钙失衡也会影响心脏电稳定性。纠正电解质紊乱是预防心脏骤停的重要措施,尤其对肾功能不全患者更为关键。
5、药物中毒:某些抗心律失常药、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可能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吸毒如可卡因也会显著增加心脏骤停风险,这类情况需及时洗胃并使用特效解毒剂。
保持规律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饮食应控制盐分摄入,多摄取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三高人群需严格监测血压血糖。突发胸痛、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冠心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