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改变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 #腰椎
关键词: #腰椎
腰椎退行性改变是指腰椎结构随年龄增长出现的生理性老化或病理性损伤,主要包括椎间盘脱水、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变化。
1、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髓核含水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导致椎间隙变窄、弹性下降。这种变化可能引发腰椎活动度降低,在久坐或负重时出现酸胀感。轻度退变可通过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改善。
2、骨质增生:
椎体边缘为代偿稳定性会形成骨赘,俗称骨刺。当骨赘压迫神经根时可能引起下肢放射痛,严重时需进行椎间孔镜等微创手术解除压迫。
3、关节突关节病变:
腰椎后方小关节软骨磨损会导致关节间隙狭窄,表现为晨起腰部僵硬,活动后减轻。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照射可缓解炎症,严重者需关节腔注射治疗。
4、韧带肥厚钙化:
黄韧带等支持结构长期受力会增厚硬化,可能造成椎管狭窄。典型症状为间歇性跛行,保守治疗包括佩戴腰围、口服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
5、肌肉代偿失衡:
腰背肌群为维持稳定性会过度收缩,导致肌肉劳损性疼痛。核心肌群训练如平板支撑能增强动态稳定,需避免突然扭转等危险动作。
日常应注意保持标准坐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减少腰椎压力;饮食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量食用乳制品、深海鱼;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搬运时保持腰部直立。急性期疼痛需卧床休息1-3天,慢性期建议每周进行3次以上游泳或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综合征表现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