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关节炎会造成肌肉萎缩吗

髌骨关节炎可能导致患侧下肢肌肉萎缩,主要与关节活动受限、疼痛抑制肌肉收缩、神经调节异常、废用性萎缩及炎症因子作用有关。
髌骨关节炎患者因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导致屈伸活动减少,股四头肌等膝关节周围肌肉缺乏有效收缩刺激,肌纤维逐渐变细。需通过无负重状态下直腿抬高、卧位踝泵等康复训练维持肌力。
关节炎症引发的疼痛反射性抑制肌肉自主收缩,长期疼痛回避行为使肌肉代谢水平下降。低频脉冲电刺激或局部热敷可缓解疼痛并促进肌肉激活。
关节炎性病变可能影响支配肌肉的神经传导功能,导致神经营养作用减弱。神经电生理检查可评估股神经分支传导状态,必要时采用营养神经药物干预。
患者因关节功能障碍减少行走、蹲起等日常活动,肌肉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引发蛋白质合成减少。水中行走、功率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可延缓萎缩进程。
白细胞介素-6等促炎细胞因子通过激活肌肉降解通路加速蛋白分解。控制关节炎症是根本措施,可选用具有软骨保护作用的氨基葡萄糖类制剂。
髌骨关节炎患者应保持每日30分钟以上非负重运动,如坐位弹力带训练、游泳等,配合高蛋白饮食(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及维生素D补充。疼痛急性期可使用护膝分担髌骨压力,但需避免长期依赖导致肌肉进一步退化。定期进行双下肢周径测量对比,若单侧大腿围度差异超过2厘米或出现明显跛行,需及时至康复科评估肌肉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