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粪石性穿孔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关键词: #结肠
关键词: #结肠
结肠粪石性穿孔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腹痛、腹膜刺激征、发热、肠梗阻症状及感染性休克。该病症通常由粪石嵌顿、肠壁缺血坏死、肠道炎症、长期便秘及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引起。
患者常出现突发性剧烈腹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左下腹或全腹,呈持续性绞痛或钝痛。腹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疼痛程度与穿孔大小及腹腔污染程度相关。早期腹痛可能被误诊为普通肠痉挛,但随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
体格检查可发现明显腹膜刺激征,包括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由于粪石穿孔导致肠内容物外溢,引发化学性腹膜炎,随后可发展为细菌性腹膜炎。腹部叩诊可能出现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提示膈下游离气体。
多数患者在穿孔后6-12小时内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39℃。发热源于腹腔感染和全身炎症反应,可能伴随寒战、出汗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常见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粪石嵌顿可导致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腹胀、停止排便排气。腹部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立位腹平片可见肠管扩张及气液平面。部分患者在穿孔前已有慢性便秘病史,肠梗阻症状可能持续数日至数周。
病情严重者可迅速发展为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尿量减少及意识改变。休克主要由腹腔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引起,需紧急手术干预和重症监护治疗。
结肠粪石性穿孔患者术后需注意饮食调理,初期以流质饮食为主,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日常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如燕麦、南瓜等。恢复期可进行适度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避免剧烈运动。长期便秘患者建议建立规律排便习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定期随访复查腹部CT评估恢复情况,警惕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