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钾能治好吗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导致的低钾血症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纠正。治疗方法包括醛固酮拮抗剂使用、手术切除肾上腺瘤、限盐饮食、补钾治疗及定期监测电解质。
螺内酯作为首选药物可竞争性抑制醛固酮受体,改善钠潴留和钾排泄。依普利酮作为选择性拮抗剂适用于螺内酯不耐受者。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钾及肾功能,避免高钾血症发生。
单侧肾上腺腺瘤患者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可根治病因。术前需通过肾上腺静脉采血明确病灶侧别,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醛固酮减少症,需短期激素替代治疗。
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5克可减轻醛固酮对肾脏的作用。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同时增加香蕉、橙子等富钾食材摄入,维持电解质平衡。
急性低钾血症需静脉补钾至血钾>3.0mmol/L,慢性期口服氯化钾缓释片维持。补钾速度不宜过快,需每4-6小时监测血钾浓度,警惕反跳性高钾血症。
治疗后每月复查血钾、醛固酮及肾素活性,评估治疗效果。长期随访需关注血压控制情况,部分患者可能合并糖代谢异常,应每年进行OGTT检测。
患者需建立低盐高钾的长期饮食习惯,每日食盐量使用定量盐勺控制。适宜选择游泳、太极拳等中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低钾性肌无力。烹饪时可使用柠檬汁、香草等代替部分盐分调味,增加紫菜、菠菜等富钾蔬菜摄入。睡眠时抬高床头20厘米有助于减轻夜尿增多症状。建议每3个月复查肾上腺CT观察病灶变化,育龄女性患者应注意螺内酯的潜在抗雄激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