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羊水栓塞是怎样形成的

孕妇羊水栓塞主要由羊水成分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常见诱因包括子宫收缩过强、胎盘异常、血管损伤、子宫创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羊水栓塞可通过抗过敏治疗、维持呼吸循环、纠正凝血异常、器官功能支持及紧急分娩等方式干预。
产程中宫缩剂使用不当或自发宫缩过强,可能导致宫内压力骤增,促使羊水通过子宫静脉窦进入母血。需立即停用宫缩药物,必要时使用宫缩抑制剂如盐酸利托君,并监测胎心变化。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病变会破坏胎盘屏障,使羊水经剥离面进入母体循环。此类情况多伴有阴道出血或腹痛,需通过超声确诊后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同时补充血容量。
宫颈裂伤、子宫破裂等创伤性分娩可开放血管通道,羊水直接侵入破裂血管。临床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低血压,需紧急缝合创口并输注冷沉淀改善凝血功能。
剖宫产或人工破膜等操作可能机械性破坏子宫内壁完整性,增加羊水入血风险。术中应规范操作避免子宫切口延裂,术后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及凝血指标。
妊娠期高凝状态若合并羊水栓塞易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全身出血倾向。需动态监测D-二聚体,及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及血小板。
预防羊水栓塞需规范产前检查,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分娩时避免过度干预产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出现突发胸闷、紫绀等前驱症状时立即高流量吸氧,保持左侧卧位。产后密切监测出血量及尿量,建议住院观察72小时,出院后继续补充铁剂及蛋白质,适度进行盆底肌训练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