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炎和肩周炎有什么区别

肩关节炎与肩周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部位和病理机制。肩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变或炎症反应导致的关节内病变,肩周炎则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性炎症。两者在病因、症状和治疗上存在明显差异。
肩关节炎病变集中于盂肱关节内,涉及关节软骨磨损、滑膜炎症及骨赘形成。肩周炎则累及关节囊、肌腱、韧带等周围软组织,以关节囊纤维化粘连为特征。影像学检查可明确区分,关节炎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或骨赘,肩周炎多显示软组织异常。
肩关节炎疼痛多位于关节深处,活动时加重伴摩擦感,晨僵时间通常小于30分钟。肩周炎表现为持续性钝痛,夜间显著加重,特征性表现为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动作明显。
肩关节炎主要与年龄相关退变、创伤或自身免疫疾病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系统性疾病可继发关节损害。肩周炎多因肌腱劳损、外伤后制动或内分泌异常引发,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可达普通人群3倍。
肩关节炎呈渐进性发展,疼痛与功能障碍随软骨磨损程度加重。肩周炎典型病程分为疼痛期、僵硬期和恢复期,多数患者症状在1-2年内自行缓解,但部分可能遗留活动受限。
肩关节炎以保护关节功能为主,可采用玻璃酸钠注射、非甾体抗炎药或关节镜清理。肩周炎治疗侧重恢复活动度,需配合阶梯式功能锻炼,严重粘连者可考虑麻醉下手法松解或关节囊扩张术。
日常管理中,肩关节炎患者应避免负重动作,可进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减轻关节负荷。肩周炎患者需坚持爬墙训练、钟摆运动等康复锻炼,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加重炎症。两种疾病均需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异常因素会加速病情进展。疼痛急性期可短期使用镇痛药物,但长期需结合物理治疗维持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