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患肺结核

肺结核可通过临床症状筛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测、免疫学试验以及接触史评估等方式综合判断。肺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
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是肺结核典型症状,可能伴有痰中带血或咯血。全身症状包括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乏力消瘦,部分患者出现胸痛或呼吸困难。需注意约20%患者早期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
胸部X线可发现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的斑片状阴影,可能出现空洞或钙化灶。胸部CT能更清晰显示早期微小病灶,对于X线难以明确的纵隔淋巴结肿大、粟粒性病变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是基层医疗机构主要筛查手段,连续3天晨痰检查可提高检出率。痰培养虽耗时较长但特异性高,基因Xpert检测能同时确定结核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性,是目前推荐的确诊方法。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通过皮内注射PPD观察硬结反应,但卡介苗接种者可能出现假阳性。γ-干扰素释放试验特异性更高,不受卡介苗接种影响,能区分潜伏感染与活动性结核。
近期密切接触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是重要危险因素,需特别关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糖尿病、矽肺、HIV感染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属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结核病筛查。
怀疑肺结核时应做好呼吸道隔离,佩戴口罩避免飞沫传播。饮食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肉、豆制品,补充维生素A、D增强黏膜抵抗力。保持居室通风干燥,每日开窗换气不少于2次。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缺氧症状。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6-8个月规范治疗,不可擅自停药防止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