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应该多吃什么食物

细菌性痢疾患者应选择易消化、富含电解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主要有流质饮食、低纤维食物、含钾食物、含益生菌食物、高蛋白食物。
急性期需以米汤、藕粉、去油肉汤等流质为主,可补充水分及基础热量。症状缓解后可过渡到稀粥、软面条,避免肠道机械性刺激。每日分6-8次少量进食,每次不超过200毫升。
选择去皮苹果、香蕉、土豆泥等低渣食物,减少肠道蠕动。避免芹菜、韭菜等高纤维蔬菜,防止未完全修复的肠黏膜受摩擦出血。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禁用油炸或烧烤。
腹泻会导致钾离子大量流失,可食用煮熟的胡萝卜、南瓜及香蕉补充电解质。自制口服补液盐可按照每500毫升温水加1.75克食盐、10克白糖调配,少量多次饮用。
无糖酸奶、奶酪等发酵乳制品含双歧杆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若伴随乳糖不耐受可选择舒化奶,发酵后乳糖含量降低至0.1%以下。避免冷藏后直接食用,室温放置15分钟为宜。
恢复期逐渐增加蒸蛋羹、嫩豆腐、鱼肉等优质蛋白,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按1.2-1.5克/公斤体重计算。烹调时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避免沙门氏菌二次感染。
康复期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可饮用淡绿茶、焦米汤等收敛性液体。症状完全消失两周内仍应避免生冷、辛辣及高脂饮食,逐步从半流质过渡到普食。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B族和锌制剂有助于肠黏膜修复,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餐前便后严格洗手,餐具煮沸消毒15分钟以上,防止家庭内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