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泻发烧急救方法有哪些

上吐下泻伴发烧可通过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暂时禁食减轻胃肠负担、物理降温控制体温、服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等方式急救。该症状通常由病毒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肠道菌群失调、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频繁呕吐腹泻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盐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儿童可选用低渗型口服补液盐,成人使用标准配方,每次腹泻后补充50-100毫升,少量多次饮用。若出现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需加快补液速度。
急性期需暂停固体食物4-6小时,减轻胃肠蠕动刺激。待呕吐缓解后从米汤、稀藕粉等流质饮食开始尝试,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恢复期逐步过渡到低脂低纤维的香蕉、馒头等BRAT饮食,持续3-5天。
体温超过38.5℃可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式,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儿童禁用阿司匹林退热。若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寒战需警惕细菌感染。
该药物能吸附肠道毒素并形成保护层,减少腹泻次数。成人每次1袋每日3次,儿童按体重调整剂量。需注意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便秘,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停药。
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意识模糊、少尿无尿等警示症状应立即就医。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病程超过24小时需完善血常规、粪便检测,细菌性肠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补液治疗。
恢复期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糖高脂食物,可适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处理呕吐物时佩戴手套。每日监测体温及排便情况,症状完全消失后仍需观察3天,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居家护理期间建议准备电子体温计、口服补液盐等应急物品,出现病情反复应及时复诊。